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不打卡“野景点” 平安文明出游

2022-10-02 08:3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无涯

9月30日,湛江市教育局发布2022年国庆假期安全提示,助力全市师生度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10月1日《湛江日报》)

国庆假期前夕,市教育局发布安全提示,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点: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

“野景点”,顾名思义,特点在“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地方并不能算是“景点”。因为真正的景点往往在景区之内,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旅游参观的路线相对明确,服务、急救等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而“野景点”的这个“野”,可以理解为“野生”,没有经过开发、不面向公众开放。一方面,是部分游客过于追求旅游体验感,越来越不满足于寻常的大众景点,倒是乐于寻找原生态“初体验”,挖掘“小众宝藏打卡点”,却忘记了古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教训,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另一方面,一些社交平台上,部分网红博主为了收割流量,不断给“野景区”加“滤镜”,却对其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的情况绝口不提,不讲“风险系数”,只顾“网红打卡”,这也是“野景点”在网络泛滥的因素。

“野生”不仅意味着新鲜与刺激,也意味着风险与危险。游客到未经开发、保护措施不完善的“野景点”打卡,甚至自陷危险之中,是不争的事实。就在今年8月13日,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槽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造成伤亡悲剧。这个龙槽沟,就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热议和强烈“安利”的“网红打卡地”“小众避暑胜地”,是不折不扣的“野景点”。

不到“野景点”打卡,是文明旅游的应有之义。在选择旅游景点时,我们应避免偏听偏信,不能一味跟着网红走、跟着达人转,而要从多方了解信息,事先通过权威渠道摸清究竟是不是“景点”。此外,切忌存在侥幸心理,当意识到危险或发现“景点”与网上介绍情况不符时,宁愿终止行程也不要冒险前进。尤其是带着家中老人孩子出游,不要一味贪图“野趣”,要把文明旅游、平安出游记心间。

同时,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也要多留意社交平台上的“野景点”推介情况,加大对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野景点”及周边区域的监察力度,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近段时间降雨频繁,更要加强对“野景点”的巡逻,避免发生意外。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共读半小时  “粤”读“粤”精彩
  • 小朋友参加“图书馆之旅”
  • 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保障儿童健康
  • 微藻“田头工厂”助力番薯丰收 亩产最高可达7000斤
  • 湛江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综合金融服务活动举办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