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积极实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和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推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力争年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

预计我市今年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6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资料图)
据介绍,预计我市今年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6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着力实施“四项工程”。
实施“岗位拓展工程”。面向基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扩大毕业生就业承受力。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工作,充实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队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
实施“创业引领工程”。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及规模,简化办理手续,降低门槛。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建立在校大学生创业信用贷款个人信誉评价体系,扶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实行经营审批、注册、登记、立项等“一站式”服务,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认定拓展一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强化就业见习供需岗位信息对接,积极推荐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结合专业和就业市场需求,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工程”。 加强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探索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运营商的信息合作,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和岗位信息,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协助高校在校园内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继续组织开展“一企一岗·互济共赢”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全市今年内将举办各种招聘会200场,其中大型招聘会12场。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实行“一对一” 就业援助服务。加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积极扶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