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高校发现,在大学生咨询的众多心理问题中,毕业心态的调整、情感问题、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成为时下大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
就业问题成热点
记者了解到,5月下旬,大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已完成所有专业课程,迫在眉睫的便是就业问题。在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就业难所带来的心理困扰成为不少毕业生咨询的热点。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告诉记者,一些无法排解找不到工作的心理压力、在找工作和考研方面难以取舍以及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彷徨的大四学生纷纷到心理咨询教师这里来求助。 据介绍,因失恋或交往不慎而受到挫折、伤害;因自己和家长在学习成绩上要求过高,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又达不到这个高标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大一新生在集体学习、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等来求助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
平常心面对困境
现在某IT企业工作的“过来人”王先生说,有的大学生尽管努力了,但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也不要灰心。事实上,书读得好不见得你的工作就一定会很好。因为除智商外,还涉及“情商”、人际交往,工作经验等书本外的知识,工作经验又是如今单位比较看重的,所以,大学生初找工作时暂时得不到他人认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心理科医生表示,刚从学校走上社会时,大学生对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找工作常常受挫,因而可能感到心理有很多的不平衡。其实,所谓的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失衡倒是经常的。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的平衡点。因此,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要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不要过多地抱怨,因为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求得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