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记忆中的南兴街38号

2012-03-19 11:5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戚伟明

原南兴街38号老街坊合影。

 本文作者与老街对望。李满青摄

2011年秋天,原南兴街38号住楼下的邻居梅琼姐打电话联系我,召集南兴街38号的原住户到赤坎宾馆聚会。尽管有些人已随岁月一同逝去了,但我们这些相聚的人,都为这次久别的重逢而激动不已。饭后,拍照留念,然后,大家都深情满怀地回到阔别多年的南兴街38号(现在是62号)。望着几乎人去楼空的旧屋,屋里那些灰墙剥落的沧桑,还有家里当年我睡的木阁楼,仿佛正在与我深情对望——真是倍感亲切,又百感交集啊!

自1979年初,我们举家从赤坎搬至霞山定居后,南兴街——这条一头连着中兴街,中间连着大通街,另一头接着华阳旅馆的青石小街,就与我新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而南兴街38号,这间我曾在此度过十多年时光的宿舍,却似乎具有一种令人挥之不去的力量,始终紧紧抓住我记忆的命门,时时告诫我:你的心灵,曾在这里喂养过。

我这里说的南兴街38号,是文革前的南兴街38号。文革时,在更改地名、街名、人名的革命热潮中,则改为:卫东街38号;文革结束后,又改为:南兴街62号,一直延用至今。

那时,父母都在百货公司工作。父亲是指导员,母亲是售货员。据母亲说:我们一家是1964年搬到南兴街38号的(那时我3岁左右)。这是当时百货公司的家属宿舍,是一间两层的砖木结构瓦顶房。楼下住4户,楼上住4户;户与户之间都是用木板间的墙,一户吵架,另一户则原声现场直播,争吵声清晰可闻。而楼下的一间大房,则是整个宿舍的集体厨房。平时,大家都和睦得像一家人似的;但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的,区区8户人家,有时,就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吵崩天的时候。现在想起来,真有点电影《七十二间房客》里的世俗风尘味道。

在南兴街38号的日子,是清苦的,也是我慢慢成长、学会自立的开始。记得那时,还在小学阶段,我已懂得夯实木糠炉煮饭;遇上家里没什么菜时,还会拿两根乡下亲戚送的蕃薯,刨净、切片,一道热炒薯片马上出炉了。而那时整个宿舍的冲凉房,就在楼梯间下面,我就是从那里开始,坚持了十多年的一年四季冷水浴。

说到画画,那时可是我引以为豪的一件事。从小我就喜欢画那些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画,画好就贴满家里的墙壁,人人见了都夸:哗,真是未来的大画家呀。记得有一次参加学校的画画比赛,我画的一幅“孔老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画,还得了一个奖呢。

那时,已很时兴养观赏鱼了,而这又是令我十分痴迷的一件趣事。记得,我养过的金鱼有:水泡眼、白石、丹顶红等品种;热带鱼则有:孔雀、黑毛(黑玛琍)、红剑、朱砂剑、斑马等品种。对于我们这些鱼迷,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自己养的鱼能顺利繁殖、健康成长。而每逢春天,是金鱼追尾产卵的季节;而热带鱼大多是不分季节的,肚子大就产子。为了找到更多新鲜的鱼食,我经常到北桥河畔那些西洋菜田里捉红虫,到南桥河边那些水塘里捞水蚤,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以至后来,父亲认为我整天养鱼,影响了学习,一气之下,整盆鱼全给泼掉了。当时的我,可是又哭又跳,呼天抢地的。

在南兴街38号的十多年时光,有十年是在“文革”的大风大浪中度过的。66年红卫兵全国大串联时,隔壁的孖女姐姐双双到了北京,幸运地见到了毛主席,真是羡慕死人了!而一年之后,遍及全国的武斗开始了。孖女姐姐就随我们家几个小孩,一同回到我外婆的乡下避难。不久,就隐隐约约听到大人说:她们的父亲给另一派的人抓住了,并用麻袋包着全身,狠狠地打了一顿。还有,多年以后,也听我母亲讲述武斗时,她和父亲为了走派性,在赤坎北桥新坡村附近,被人拦截,差点被捉的危险经历。所有这些,无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印象中,只有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才会出现这些惨不忍睹、惊心动魄的场面。以至多年后,我在一首有关文革的诗中,曾有这样的句子:那时 大人们昼夜在接受一种革命的洗礼/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在袓国和平年代的暗夜进行着生死大搏斗……

……这是南兴街38号留在我记忆中一段动人的旋律。始终没有忘记,那时,每当夜深人静,窗外就会飘来一阵管乐吹奏的乐声:时断续、时嘹亮,时幽远飘拂、时贴近直抵心灵。仿佛整夜空都生出一种忧怨的、叫人向往而又无法名状的东西。多年以后,我才得知,这是一首英国名曲《宁静的湖水》的旋律。其歌词大概是:皎洁月光把美丽小岛和湖水照亮,在湖水旁,两情依依,心儿跳荡……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啊!当时我就给镇住了。是的,在六、七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的中国大地,在《造反有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声铺天盖地的中国夜空,居然也响起过如此深情款款的旋律,并且,扣动了一个十来岁少年的心弦,这的确耐人寻味。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2011年秋天,原南兴街38号住楼下的邻居梅琼姐打电话联系我,召集南兴街38号的原住户到赤坎宾馆聚会。尽管有些人已随岁月一同逝去了,但我们这些相聚的人,都为这次久别的重逢而激动不已。饭后,拍照留念,然后,大家都深情满怀地回到阔别多年的南兴街38号(现在是62号)。望着几乎人去楼空的旧屋,屋里那些灰墙剥落的沧桑,还有家里当年我睡的木阁楼,仿佛正在与我深情对望。真是倍感亲切,又百感交集啊!是的,从南兴街38号开始,沿着这条青石小街,我迈开了人生的脚步,我走向了社会;而我对人间爱恨情仇的最初感受,也是在这里开始孕育的;无疑,这里蕴藏着我心灵史的一个部分。

今年3月5日,《湛江日报》都市版“发现湛江”栏目,有一篇有关南兴街的文章,读来心里颇有感触。孩提时在南兴街的情景,重又浮现眼前。但该文开头说:在1989年版的《湛江市地名志》里,你找不到“南兴街”的词条。这一现实,对于我们这些南兴街的原住户,多少都些失望。我们多么期待,在新的一版《湛江市地名志》的词条里,补上这条曾经与我们命运攸关的青石小街。但我又想:所有南兴街的原住户,包括我们南兴街38号的每一个人,我们曾经的生活和记忆,不正是一条活生生的词条吗?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 湛江非遗“三绝”惊艳亮相赛场
  • 十五运会散打男子60公斤级1/8决赛   “湛将”王艺霖战胜对手,昂首晋级八强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受欢迎
  • 霞山陈铁村华锋长者食堂五周年庆  “免费午餐”温暖村里长者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