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记者 张锋锋
日前,2011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评审结果公示,在入选的53项作品中,湛江文车醒狮的民间艺术作品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扶持项目。
守得云开见月明。11年对醒狮的坚守,他赢得了鲜花和掌声,而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社会对湛江醒狮品牌的认可和支持。

杨敖其人
身着中山装,笔挺的身板,总是谦谦有礼地虚心聆听专家学者们的意见,毫无怨言地配合活动和赛事安排……这就是杨敖,湛江文车龙狮艺术团团长。
杨敖对于团队的形象是从自身的要求开始的,整齐、守秩序在他看来,这是改变人们对农民团队形象的开始。
11年,他的团队换了一批又一批队员,没有改变的是他对醒狮的热爱。尽管他说过想要放下不办了,但是最后总是说,如果我丢下狮队不顾,光去赚钱了,怎么对得起那些支持文车醒狮的人。
这支团队能走到今天,得到很多人的一路支持。他不能解散,甚至还要不断前进,越来越好。
10多年前,他接手这支团队时,是只想玩上一段时间,不好玩了就退出。现在他却退不了——他被评为省“非遗”传承人,他们团被省政府评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后,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杨敖把这事看得比什么都重。
“我父亲是当地出名的舞狮武术教练,我爷爷也是练武的,这些大概是冥冥中注定。”杨敖听取了民间艺术专家朱卫国的意见,一边培养几个可以带团队开展日常活动的领队,一边腾出手来,重新去找项目经商,以挣钱养狮队。
“如果不是玩醒狮,我可能已经身家几百万了!”按每年付出几十万元醒狮团的人员工资和出外比赛、展演的经费等,杨敖已经倒贴了很多。回想起自己的每一步,杨敖很客观地对自己这一选择作评价:为了醒狮他花了很多钱,但是他所得到的,却是金钱买不到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有做不成的事
11年前,如果这个乡村农民不是一时兴致,接过村里已经荒废的武馆,请来醒狮师傅办起这个醒狮团,这一切也许会改写。
关于杨敖,那些三卖小车、卖饭店的陈年旧事早已嚼之无味,他在奥运开幕式上创造的神话也已成为昔日辉煌。打开当今的网络百度一下,无论是打上“杨敖”或者“文车醒狮”,都会跳出数不清的新闻条。与很多总是在寂寞中前行的民间传承人不同,他总是能够及时地抓住机遇,让他和这支“泥腿子”团队总有办法成为每一次新闻的主角。
对于杨敖来说,跟醒狮打上交道后,没有做不成的事,所有的疯狂和痴迷都成就了今天的一切。
故事还得追溯回2001年。回想当年是如何挖掘到杨敖和这支团队时,“伯乐”朱卫国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演出活动上,他看到这支充满生气的队伍以及杨敖身上的那股积极肯干的倔劲,他觉得这支队伍肯定有得“玩”,于是,他把杨敖的狮团推荐去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大赛。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一年,首次参加这种竞争激烈的赛事,杨敖就一举拿下他的第一个冠军。当时广东醒狮团队强手如林,其中包括佛山黄飞鸿、顺德、江门等地的醒狮团队都拿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奖项。但最后这支名不见经传、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团队却从中胜出——胜在一股不怯场的气势,将醒狮演绎得非常神气。
自卖掉饭店专心搞醒狮表演后,他一步一步抓住机会,为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旅游文化节,他卖掉了小车,从乡村舞到北京。他的这些卖饭店和卖小车的故事,在湛江流传很广。
但最疯狂的两次却是,2004年带20名队员到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北京文化周活动;2008年抓住奥运的机会,带着100人的团队以50头狮起舞北京鸟巢,将高桩醒狮舞上了能代表体育精神最高境界的赛场。

那一年,他没有错过巴黎
憾事:高桩醒狮最终没能上演
2004年的春节,杨敖带着他的农民团队在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舞起了醒狮,巴黎市长为醒狮点睛,文车醒狮一举成名,留下珍贵的一瞬间。但是,这次在巴黎未能表演高桩,那一直是杨敖和狮队的遗憾。
那是2003年11月,当杨敖接到一封由北京市政府发来的邀请函——参加2004年中法文化年北京文化周在巴黎的巡演活动时,他又喜又忧:作为一个民间团体,能够走出国门,展示我国醒狮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要出国这笔费用肯定很大,这20人的团队还有醒狮道具如何运过去,能否成行都是未知数。
当时,由于文车醒狮是由法国方面指定的一支表演团队,北京在出访费用上已经尽可能给予了部分资金支持,其他的一些民间项目都是让当地自己解决,但这样的费用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机会,正是杨敖一个月前从北京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活动中参与展演赢来的,当时法国驻北京的大使作为嘉宾看到文车醒狮这个精彩的节目就被高桩醒狮的魅力吸引了。但也正是因为刚参加了北京的展演活动,杨敖几年来砸在醒狮上的费用已几乎花光。要跨洋过海到法国表演谈何容易,他几乎想放弃了。
当他通过媒体向外界透露了这一消息后,得到了时任湛江市市长徐少华关注和支持,指示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支持。但所有的费用还是需要自己预先支付和筹集,几经周折,当一切都快要成行时,才发现这种民间团队要出国,手续相当复杂繁琐,没有过先例,证明文件都不齐全,谁能担保这次出门能够一个不差地回来?反反复复,当这一切顺利也得到解决时,已经超过了活动规定的时间,活动组委会成员已经到达巴黎开展准备工作,所有的巡演团队也已经成行。只有湛江的团队一波三折。当最后一道出国手续准备好,北京已经表示取消了节目的安排,相关的经费也增援给其他节目——如果去不成巴黎,对这支团队的打击可想而知。在广州的领队杨明敬作出最后的努力,凌晨打电话给远在巴黎的总导演,那时巴黎正是天亮时分,在得知湛江的情况后,总导演顾不上其时已是半夜,当机立断给北京市政府领导打了电话,取得共识,马上展开相关手续的补办。
2004年春节前的几天,文车醒狮团的队员终于第一次踏出国门,但是临上机场才发现,好事多磨,参与巴黎巡演的所有活动的大型道具早已经托运了,他们的道具已经不可能再单独打包运送。
“这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事隔8年,说起往事,当年负责带队前往巴黎的杨明敬说起这段经历时仍感慨不已。醒狮在巴黎的表演十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