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大通街66号历史迷雾中的身影

2012-04-02 10:4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李利君

大通街66号旁边的5号渡口,一个孩童欢快地跑下阶梯。记者 何杰 摄

速读

大约1910年10月,受孙中山委派,其胞兄孙眉以黄镇东或刘汉生之名潜入广州湾,以经商为掩护,开始播洒革命的种子。

西营(即霞山)的洋杂货店三泰利号成为孙眉的通信处,而赤坎大通街66号文车人杨益三的“荣兴号”则成为孙眉在广州湾的革命机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当年11月底,共和政权已经在雷州半岛全线胜利,江河日下的满清政府寿终正寝。

凯歌声中,在新生的革命军“论功行赏”之际,孙眉于当年底悄然离开这支队伍,远离政坛,1915年病逝于澳门。杨益三后来看厌了党同伐异,弃政从商,重操旧业。在噼里叭啦的算盘声中,杨益三笑容平和,拱着手迎来送往……1924年,这位革命老人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我和64号门口的一位阿姨在楼下说着66号的话,66号二楼的推拉窗拉开,一位阿婆问:“做么也?”

这样的房子,如果一群人正在里面群情振奋地规划未来,街上一有巡捕之类不怀好意的脚步,放风的人很快就可以听到。然后,革命者们就从另一侧的小门里快速到达海边,乘早已备好的小船飘然而去……

大通街词条

法占期间,大通街与盐埠街、海边街等是仅次于法国大马路(即今中山路一带)的繁荣街市,当时的大通街以苏杭布匹百货最多。

在清代中叶乾嘉之世属赤坎海边,帆樯如织,货栈林立,至今仍可见其遗迹。尤可注意者是,民主路与大通街之间自西向东,留存清代石砌踏垛式渡头遗迹10处,可见当日水上交通运输之盛。

此街建国前为赤坎商业繁盛之区,建国后商业中心逐步转移,已成为居民住宅区。

00■■■序

除了前面一个扫街的模糊身影,整条街暗寂无声,再无一点其他动静。雨雾天特有的潮湿气息——因为春天的缘故,潮湿而温暖——弥漫着。黯淡的路灯,投下不太真实的光……

这是夜晚。

那个人前后看了看,小心而快速地在青石上纵跃着,58、64……然后,在66号门口,他停下了脚步——

大通街66号!

01■■■■■■情景

那个人是谁?

商人杨益三?

如果时间定格在1910年底1911年春天,也许就是他。杨益三,这个来自遂溪县文车村的青年人,从雇工、杂役起步,做一些小本生意,凭着勤恳、本份、忠厚以及必不可少的精明,开办了荣兴号商铺,在当时湛江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的大通街上,立住了脚根。

文车是一个习武之乡。今天,这个村子的高桩醒狮威猛得天下有名,其领头人杨敖和一班杨姓年青人,就是凭着功夫根底,舞到了法国巴黎的香榭里舍。

杨益三精通哪套拳路?对我们来说,这并不重要,甚至他会不会功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着习武人的血性和武德。作为商人,他信奉“和为贵”,但,对于横行霸道的官吏和腐败无能的政府,血性却常常让他义愤填膺。

如果没有大通街66号,没有友人的一次介绍,没有对那个人一见面就产生的惺惺相惜的好感,杨益三终其一生,也许就是一个商人。可是,当所有的“没有”都成为假设之后,杨益三,就不再是杂役杨益三、商人杨益三了。

在66号,他一点一点、认真地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值得后世子孙骄傲的一页。

那样的晚上,别人一定以为他谈妥了一桩生意。然而,他却可能是刚刚筹到一笔善款。这笔钱,将成为雷州半岛有史以来的一个全新的团体——同盟会广州湾分会的活动经费。

当然,那个人,也可能是那个黄镇东“黄大哥”或者刘汉生。

这位人称“黄大哥”、写信给自己的儿子孙昌又自称为“刘汉生”的人,天庭饱满,鼻直口阔,上唇下一抹漂亮的八字胡,眼晴里总是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除了忧愤的感觉,还有很多不可捉摸的东西让人读不懂。

此刻,他的目光里有着些许藏得很深的喜悦,心里长久以来回旋着的那几句话今天总算可以稍微减轻了一点份量。那几句话是:

“吾党财政之困难,其为十余年所未有,前各函电已屡述之。自云南义师起后,更急如星火。”

写下这几行字的,是心急如焚的孙中山!

“黄大哥”之所以记得这些话,是因为,他是那个人的亲生哥哥!

他叫孙眉。

“山雨欲来风满楼”,反清斗争如火如荼时,却遇到了象居家过日子一样的问题:经费不足。

孙眉,受孙中山委派,以同盟会南方支部副部长的身份,毅然来到广州湾,既筹款又培养同盟会员,招集同志。

经友人介绍,“黄大哥”结识了杨益三。杨益三“闻其说,毅然加入同盟,负经理财政责”。

从那个时候起,大通街66号,不再是一个“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商业旺铺,而是一个“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策源地。

“黄大哥”可能刚刚从吴川、化州或者高州回来,又一个同盟分会已经设立,领导成员也宣誓就任了。他怕自己的狂喜会从心底冲溢而出,引起清政府密探们的注意,所以要快些、再快些,走进66号……

不过,那个人也许是我。

在时隔100多年后,我来到这里,为的是看一看孙眉在广州湾度过“刀尖”岁月的落脚点,看一看它的窗口洒下的和平的灯光……

02■■■■■■场景

大通街全长不足500米,南北走向,两侧一线排开的是错落的民房。一进入这条百年前的小街,市声突然就消失了,一派宁静,让人的身心仿佛刚刚冲完凉一样清爽。

脚下是各种风格的材料铺成的路,有灰突突的混凝土,有磨得光滑的青石,有一些深红的方砖……不同历史时期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显示着人们对于建筑材料、审美趣味的不同理解。走着、走着,你就会看到一个狭长的通道:在两栋楼房之间,沿着大块光滑的青石,斜斜地向下逶迤而去……

百多年前,下面哪里有现在这些电器商店啊。那时,一湾碧水,摇晃着如织的帆樯,在商人们的盯视下,苦力们把苏杭运来的上等布匹搬进大通街的各家商铺,然后,这些布匹就变成了富人商贾们身上的绮罗……

这样的渡口,以大通街为轴,北起民主路,南到井街口,均匀地分布着10个渡口。长长的青石踏垛,被洒落其上数不尽的汗水和梦想磨得泛着油光。

从66号与64号两栋楼形成的那个通道走下去,是5号渡口。

从正面看,66号是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是湛江常见的那种老房子。64号的风格与它很相近,相邻的两层小楼68号,楼顶有木质的飘檐,窗户是上板的,不象64、66号那样安着木质的百叶窗,风格特别象西南某个小镇。

我和64号门口的一位阿姨在楼下说着66号的话,66号二楼的推拉窗拉开,一位阿婆问:“做么也?”

这样的房子,如果一群人正在里面群情振奋地规划未来,街上一有巡捕之类不怀好意的脚步,放风的人很快就可以听到。然后,革命者们就从另一侧的小门,快速到达海边,乘早已备好的小船飘然而去……

我谨慎地要求上楼看一看,阿婆比我更谨慎地拒绝了我的请求:“没什么可看的,里面也就6、70平米。”

一楼是另一户住户。听到我和楼上阿婆的声音,推开门看了一下,然后,就回去了。

“您从哪个门走啊?”

“我走后边的那个……”阿婆用手向侧面指了一下。

从踏跺走下去不到十米,果然有个小门,但朽烂的门用一根铁丝绑着。顺着墙壁打量上去,一些绿色植物攀附着红砖一路向上。

这样子,哪里像是商铺,分明是一个城堡!

那个小门已经长久没有开启过的痕迹了。应该还有一个门,可能就是当年孙眉们使用的那个。

03■■■■■■背景

孙眉18岁离开翠亨村到达檀香山。4年后,他已经有经济能力供养自己的弟弟读书求知了。他幻想着弟弟学业一成,就和自己一起,在这里当一个农场主。他学了医,可以在这里治病救人。

孙眉迟迟没有等来这样的结果。从那个时候,这个弟弟开始了长达20年的求学历程,然后,更开始了他自己长达一生,以及与无数人与之一起用一生时间去奋斗的革命历史!

孙眉早就知道,他的钱将会更多地为弟弟孙中山而花,却一定没有想到,他的钱会因弟弟而全部花光!

接受了完整西式教育的孙中山,萌生了推翻封建特权、建立大同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理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蓝图。孙眉初始时想不通,后来,他被弟弟描绘的蓝图吸引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把弟弟的事业当成是自己的义务,倾囊相助。孙中山自豪地把哥哥誉为“革命的财政部长”。

孙眉的全部家产最后尽散在推翻帝制的时代潮流中,从富甲一方的富豪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人。革命远未成功。大约1910年10月,受孙中山委派,孙眉以黄镇东或刘汉生之名潜入广州湾,以经商为掩护,开始播洒革命的种子。

西营的洋杂货店三泰利号成为孙眉的通信处,而大通街66号则成为孙眉在广州湾的革命机关。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眉播洒的火种燃起燎原之势,化州、吴川、信宜、石城和雷州等地先后树旗光复。革命的洪流让广州湾的封建老爷们惊骇得目瞪口呆。此前,两广总督张鸣歧向他的主子报告说:“高州与广州湾租界毗连,革党何为窟穴”,“地方岌岌可危”。虽知摇摇欲坠,奈何大势已去,谁也无回天之力。

到当年11月底,共和政权已经在雷州半岛全线胜利,江河日下的满清政府寿终正寝。

凯歌声中,在新生的革命军“论功行赏”之际,孙眉于当年底悄然离开这支队伍,远离政坛,1915年病逝于澳门。杨益三后来看厌了党同伐异,弃政从商,重操旧业。在噼里叭啦的算盘声中,杨益三笑容平和,拱着手迎来送往……1924年,这位革命老人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04■■■■■■尾声

就像孙眉和杨益三在度过了他们人生历程中最辉煌的阶段后,归于平静一样,此刻的大通街66号,淡然地与街上每个普通的门扇一起,沉浸在深深浅浅的春雾之中。

作为租住客,那位阿婆知道“这房子过去是一个有钱佬的”。她不知道杨益三。

杨益三和他的同志们的事业不会只保留在泛黄的书页里吧?

从这么平静的老街看,也许,历史想告诉我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固然值得向往,可,如果世界是美好的,那么,平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就像此刻,脚步轻快地走在这条小街上,路过66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 湛江非遗“三绝”惊艳亮相赛场
  • 十五运会散打男子60公斤级1/8决赛   “湛将”王艺霖战胜对手,昂首晋级八强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受欢迎
  • 霞山陈铁村华锋长者食堂五周年庆  “免费午餐”温暖村里长者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