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起源】
纪念冼太夫人
年例起源是纪念冼太夫人。年例活动由粤西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圣母冼太夫人是粤西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冼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见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当地人如此敬重一位爱国的巾帼英雄,也多少反映出他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或许把冼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冼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种文化内涵,是泯灭不了的。冼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
【年例流程】
时间各不相同,流程大同小异
在有年例这种风俗习惯的地区主要有:茂名以及的湛江一带,和广西桂东南少部分地区:如,广西北流市南部六靖、清湾、石窝、白马、大伦、扶新、平政等乡镇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在广西北流南部乡镇中,中尤其是六靖镇的年例最为热闹、几乎每条街每村每组都有自己的年例!
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例如:中垌镇石岭村,第一次是正月初九,第二次是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这两次年例都要游神,在当地也是极有特色之一。
过去年例的主办中心一般都是在庙宇或社稷、宗词。由自然村或宗族组织,也有地方相关部门组织的。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费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邀各家各户出钱集资,按人口收费(即一户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婴儿及老人),俗称“人口钱”。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