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新闻网讯:吴川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其作为“吴川三绝”之一享誉海内外。几年前,吴川举行了“首届中国泥塑艺术节”,建立了吴川民间雕塑园,吴川泥塑被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吴川“泥塑之乡”品牌这个“车轮”却没有滚滚向前,5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吴川‘泥塑之乡’如何打响泥塑品牌?”近日,吴川泥塑界专家、文化学者们面对吴川泥塑生存及发展的困难,纷纷为其把脉寻找症结。
最近,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系列节目《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走进吴川,以旅游的视角向海内外呈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独特风采。在吴川的行程里,央视摄制组重点拍摄了吴川的飘色、泥塑、南派粤剧等内容,并走进了江心岛的吴川民间雕塑园进行了吴川泥塑的拍摄。借此机会,本报记者跟随央视走进吴川“泥塑之乡”,与吴川泥塑界专家、文化学者们探讨吴川“泥塑之乡”发展的未来方向。
“泥塑之乡”遭冷落
已有1100多年历史的吴川泥塑被称为“吴川三绝”之一,在当地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相传早在唐朝年间的梅菉瓦窑村,一些陶工利用砖瓦泥雕塑泥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传统戏曲、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风土人情等。吴川泥塑塑工精细、造型优美、寓意吉祥并栩栩如生,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
吴川泥塑制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吴川就存在着大批的能工巧匠,仅梅菉就有一两百人专职艺人,还有一大批美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参加泥塑制作。近年来,吴川泥塑的工艺也由于运用了现代科技,使得制作出许多高难度的动态造型,加上精心设置的灯光布景,达到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效果。
吴川泥塑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广为人知,其重要原因是“泥”制的泥塑容易爆裂难于保留,元宵节一过,泥塑也被毁掉了。吴川泥塑这个独具地方魅力的传统艺术,平时总是销声匿迹。吴川籍雕塑家简向东首先提出了建立“民间雕塑园”的建议。2006年坐落在吴川市区江心岛的吴川民间雕塑园开园,至今,整座雕塑园汇集了一大批古代、近代、现代的高质量泥塑作品,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吴川民间特色文化的风采。
“吴川是著名的泥塑之乡,泥塑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可近年来,吴川泥塑却陷入了一种日渐式微的局面。”简向东说。2007年吴川举行“首届中国(吴川)泥塑艺术节暨‘吴川杯’泥塑邀请赛”,成为了弘扬吴川泥塑艺术的重大举措。可到了2008年,泥塑艺术节不仅没有延续下来,不仅如此,闹了多年的吴川元宵节捏泥塑也开始沉寂了。简向东认为,随着当代经济对传统艺术的冲击,泥塑艺术式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官办的首届泥塑节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热闹一阵后又复归冷落,毕竟掩饰不了其本质不景气的严酷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