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泥塑艺术节
近年来,吴川泥塑界专家、艺术家、文化者希望能恢复泥塑艺术节以复活传统艺术。“至2007年吴川举办首届中国泥塑节后一直没有下文了,希望政府可以在明年的元宵节期间,举办吴川第二届中国泥塑艺术节。以后每隔几年申办一次泥塑艺术节,逐渐形成有国际影响的艺术节品牌。”简向东说。
吴川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康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部门正在策划明年元宵主题活动,有意申办举行第二届全国泥塑大赛:“下一步会成立吴川泥塑组织机构,研究出初步方案,再召集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讨论研究。我们的设想在全国泥塑艺术节的基础上考虑申办国际泥塑艺术节。而江心岛作为吴川的文化岛,依然作为泥塑艺术节的比赛场地,并留下参赛艺术家的精品作品。”
“官方办泥塑艺术节的同时,也要考虑恢复群众闹元宵的习俗,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吴川文广新局副局长杨日进说。吴川泥塑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和自娱性,是没有功利性的民间节庆民俗活动。他回忆90年代的吴川泥塑氛围非常浓厚,每逢元宵佳节,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都会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街头巷尾泥塑琳琅满目。吴川泥塑技艺专业,艺术质量高,艺人队伍庞大,群众观赏踊跃,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吴川泥塑节面临着的问题是,政府对其重视不够;政府即便有足够的重视,也恐怕把泥塑艺术节引向弯路,”简向东说,泥塑艺术节一旦为政府包揽包办,很难让群众广泛参与,并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因此,政府举办官方的泥塑节的同时,也应当发动群众都成为泥塑节活动的参与者、制作者和鉴赏者,由此从上到下推动吴川泥塑传统文化的高潮。
推动吴川泥塑艺术产业化
为打造吴川泥塑艺术品牌,肖康玉透露将继续加强雕塑园的建设,完善其各种功能,使到其成为吴川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增设反映吴川历史风貌的“鉴水吴风”大型雕塑画卷,立体展示吴川的历史变迁及文化经济建设成果;建立民间艺术博物馆,进行收藏吴川泥塑艺术家的作品。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体现泥塑之乡特色。吴川泥塑通过(灌水泥、玻璃钢等材料)翻模的形式成为大型雕塑保留下来,在市区中心建设大型雕塑,在市区主要街道以及公园、绿地安置主题丰富、风格各异的个体雕塑,进一步擦亮吴川“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品牌。“吴川泥塑可以通过翻模的形式作为一种欣赏的艺术品留下来,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在广场、城市道路、绿地等公共场合设置若干座标志性雕塑,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城市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吴川文化艺术特色,打造吴川泥塑之乡的城市品牌。”肖康玉说。
吴川市文化馆馆长许志明介绍,吴川泥塑已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进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建议在雕塑园建立泥塑创作基地,为培养艺术人才,以及为泥塑艺术家创作提供条件。
吴川要打造“泥塑之乡”,让吴川泥塑走出去,打开知名度,吴川泥塑是否能走“产业化”道路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的思考和探索。简向东认为吴川泥塑属于大型泥塑,在每年的元宵节短期制作,只在公共场合供大众观赏,节后泥塑干裂却被拆除;不像别的泥塑产区,多以20至30厘米高的小泥塑产品的形式流通市场,便于保存和携带。他建议一方面保留吴川泥塑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通过当地政府扶持,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吴川艺人创作小泥塑艺术珍品,实现产业化生产,以工艺礼品的形式投放市场,使吴川泥塑既产生经济效益,又扩大传播和影响,更可以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使文化遗产得以有效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