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岭头村临近305国道,交通方便。但这不是它的特点。这个小村庄的对面是“黄坡村”,那里面曾出过一位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岭头村是不平凡的,它甚至无需借助这位著名人物的名声,就可以让自己声名显赫:
李汉魂。
这里也是李汉魂的故地。他出生在这里,走出这个小村之后,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后来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春回台湾,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上将参谋长、内政部部长。
现在,一走进岭头村,就看得见李汉魂修建的布衣一巷、布衣二巷。两条窄小幽深的小巷如兄弟一般,一条小巷中有俭园、一条有勤园。俭园中有敬一堂、后花园。
后花园荒草萋萋。这里彰显着一个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审美:古木参天、绿藤如缠、小路如蛇、有亭翼然。但,由于主人特殊的身份,这里,还掩着一个军人特有的思维的产物:防空洞。历经数十年岁月之后,防空洞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今天,它倒是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格外有吸引力。我的儿子就痴迷地喃喃自语:“这里玩枪战游戏多好啊!”
岭头村62号与勤园隔一条小巷,是李汉魂母亲的住处。如今,红砖的拱门间散发着一种历史远去、斯人渺然的气息。
我要说的,却是62号背面的那个小房子,没有门牌号。据说,这里的门牌号是后来才有的——大约设立门牌号时,62号背面的那栋建筑就已经破败不已,从居住的意义来看,没有必要再设门牌了吧?
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百十平方的面积,紧凑、精致的格局。如果滤去岁月的风尘,可以想见这个院落当年的小康气象和宁静致远。
其实,找这个院落不必这么费劲,从布衣一巷一路走来,即可到达。比起俭园、勤园来,这个院落仿若一个隐士般低调、谦逊。
李月恒,长于叔父李汉魂四岁,“湛江”的捻定者,就从这里走出来。
当年,李汉魂应该已经立下了无数战功。作为一个诗书浸染的乡村知识分子,李月恒的内心里涌动着如唐代边塞诗人一般的壮阔情怀。
做处长也好,做县长也好,李月恒尽心尽力,但颇感掣肘重重。当接到筹建新市的任务,他觉得,在废墟上重建,就像是在白纸上创作一幅作品一样, 更能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才华。
所以,他满怀憧憬,投入到市政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