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桌就是她们的化妆台

挥汗如雨苦练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那成功的背后还有演员们那苦涩、咸咸的泪水与汗水。
五月的夏天傍晚,笔者闲来无事,挎着相机来到徐海路段的排练场,正看到一群演员在那没有空调的场地上挥洒汗水,苦练舞功。那执著的场景十分感人,我忙将镜头对准他们的身影,不停地按下了快门。
这一晚,县老体协文体队、雅美队、红棉乐队等分别携着自己的“得意大作”赴此盛会,与姐妹队汇聚在这里切磋艺术,为了送戏下乡的节目创作和演出总结着经验。
排练虽然是选择在晚上,但排练场仍然像蒸笼一般,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每一个演员脸上滚落下来,但这并没有消散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同有着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勤奋,吃着常人没吃过的苦,为了台上这一分钟的表演时间,正付出艰辛的努力。
歌伴舞《长鼓敲起来》,在这次送戏下乡中很受群众欢迎,但这是最近自编的舞蹈,还面临着发展创新的课题。“这支舞既要求保留传统,也要借鉴民族民间舞蹈,如果只是闭门练功,《长鼓敲起来》就很难满足观众愿望。”因此,在排练过程中,雅美队首先明确了“缺什么,就补什么”,全队开门学舞,把各民间舞蹈风格融入到这支舞的艺术中来。伴舞的歌手陈小霞是唱女高音的,这次,由于她送戏下乡唱歌的时间长了,一遇到这个5月异常的天气,她就感冒了,但还是坚持练功吊嗓,硬是把这一歌伴舞中的女高音独唱的好效果拿到手。
雅美队的演员冯锦英对笔者回顾了练舞时的艰辛,她说:“练舞除了自身条件好,更重要的是得下苦工夫,不能因为晃晃悠悠表演了两场舞就舒服了,要多演出,多排练,这样才能多出好成果。”冯锦英的这番话,她的同僚们听了很有同感。
在排练场,我们看到有二三十个老年演员在努力练习各种动作技能。扎实的基本功在那自编的舞蹈中特别重要,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演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一字单腿顶立”,由于长时间举腿挺立,脸蛋儿憋得通红,但是她一直在咬着牙坚持。这边的扇子舞练习中,几个老年女演员动作娴熟,身子轻轻转了几圈,造型艺术很扎实。
在排练场的另一边,红棉乐队的那几位老乐手,一边磋商各种乐器在演奏技术及声部之间关系方面的难点问题,一边认真地进行练习演奏音型组合,使整个乐队能够基本合成为止。
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歌舞队没有活动经费。队员们在演出时,只能靠自己掏腰包解决服装、道具等问题。红棉乐队的一些老队员演出的乐器几乎都已经用了10多年都没有更新过,乐手李忠不无辛酸地说道:“我的那把二胡琴已经拉了快20年了,直到昨天才舍得奏钱把它换了……”
为了使“送戏下乡”活动能坚持下去,更好地拓展徐闻乡村的文化生活空间,老体协常务副主席林诗仁常常不顾自己肩周炎发痛,天天夹起个皮包,带病挨门串户,找领导、访同事,风雨不阻隔,东凑西拼,通过多渠道积极筹集活动经费。几经周折,他的不辞劳苦和乐于奉献精神,终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单位领导的支持,才把捐助款用来为文体队制作部分舞服和道具。还有老体协主席邢如礼,多次不吝为老体协捐款办队,支持送戏下乡演出。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值得骄傲的是演员们的努力没有白付出,上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给他们的赞赏声,是他们争得的荣耀,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荣誉,也是他们为徐闻的文化艺术事业增添的一份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