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文化风信:红土诗社重整旗鼓

2012-05-23 10:4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鸣

    湛江红土诗社成立于1988年,在广东省作协、湛江市文联的扶持下,积极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创办《红土诗报》,出版诗集,发表作品,《红土诗报》共出版20期,培养了一批本土诗人,在全国诗坛产生较大影响。名誉社长洪三泰在创刊词中说:“这群人面向大海的蔚蓝,背靠荒原的赤红;他们在苍海遨游,在山野狂奔;胸怀壮志,脚踏实地,神思飞动,诗情沸腾,从雷州半岛起飞,展翅长空。”

    代表人物是诗社社长温斌和陈迅。1985年,温斌在《作品》上发表组诗《南半岛铜质的阳光》,引起读者的注意,又陆续在《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作,由他作词的歌曲《半岛,绿色的梦》从湛江一直唱到北京亚运会。199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温斌的诗集《红土部落》,这些诗大多取材于雷州半岛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红土地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陈迅在红土诗社成立前已经有点诗名,后来,他的小说发表在《北京文学》,投奔了小说的阵营。

    还有一位诗人名叫毛球,当年20多岁的毛球带着他的《雷州汉子》走向诗坛,写出了一首首佳作,《二十四支红蜡烛》一举夺得广东省大学生诗歌大赛一等奖。

    1990年,红土诗社的诗合集《红蓝处女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红土诗社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窜红”,引人瞩目。温斌、李陆明、海湛、戚伟明、符琳等诗人显示出很强的创作实力,大组大组诗作跨黄河、过长江,频频在国家级和省级报纸杂志隆重登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北京《诗刊》《文艺报》、广东《作品》《岭南文报》《现代人报》等报刊也先后给予较详细的报道。一向以扶植本土文学新人为己任的《湛江日报》文艺副刊对这个本地诗歌社团更是关怀有加,不止一次以“半岛青年诗群”、“红土诗人诗展”等形式推出社员们的作品专辑专版,为诗社日益成长壮大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90年代初,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对文学的狂热开始渐渐降温,文学,尤其诗歌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红土诗报》坚持到1995年停刊了。诗社领头人物温斌调往广州工作,女将钟秀兰到澳大利亚定居,李陆明去了深圳发展;湛江诗坛从此沉寂了。

    在这几年里,老作者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埋头创作,取得不菲的成绩。新一代作者不断成长,他们希望红土诗社能重整旗鼓重振雄风。应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呼吁,最近,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和湛江市文联的支持下,曾经是湛江红土诗社的几个骨干成员正在重整旗鼓恢复红土诗社,恢复《红土诗报》。广东省作协和湛江市文联在组织、经费和活动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已经出版了新的《红土诗报》第一期,标志着红土诗社重整旗鼓,再启新的航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 湛江非遗“三绝”惊艳亮相赛场
  • 十五运会散打男子60公斤级1/8决赛   “湛将”王艺霖战胜对手,昂首晋级八强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受欢迎
  • 霞山陈铁村华锋长者食堂五周年庆  “免费午餐”温暖村里长者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