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有关广州湾时期的相关报道,在读者当中引起不少的反响。日前,坡头区麻斜街的读者致电记者称:当地发现了一处100多年前修建的涵洞。
记者昨天来到坡头区麻斜街新屋仔村,在村前一条普通的水泥村道下,发现一处青石红砖结构的拱形涵洞。当地人表示,该涵洞长7米,高2.5米,宽1.5米。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个涵洞是过去法国人统治时期建造的,涵洞顶部路面是用白灰涂抹的,因此人们称它为“白涵”,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据新屋仔村老人的回忆,法国侵占广州湾初期,最早在麻斜街设东营和总督府,在当地建兵营、银行、监狱和法语学校,修公路和堵海。新屋仔村南有一条海河,距上游入海口2公里,距下游内陆终点1公里。当时,当局从该村与对岸西山村之间兴建一条长200多米的堵海堤坝,将海河截断,涵洞是同时建造的。按当时的条件,该涵洞设计合理,涵洞不是建在堤坝中间,而是建在偏南高地,保证村前的水塘蓄水,起着排水排洪作用,海水涨潮又不易倒灌。
当地人表示,尽管年代已久,涵洞至今仍发挥排水排洪作用。但该涵洞已出现破裂,损坏严重,需要及时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