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
林奋:年轻人的坚守让我看到了雷剧的希望
6月3日上午10:30,记者致电第七届戏剧演艺大赛湛江赛区的评委、著名雷剧表演艺术家林奋老师。刚刚飞回广州的林老师不辞旅途的辛劳,爽快接受记者的采访,并畅谈了她对雷剧的多方感受和深层思考。
记者:对于昨晚(6月2日)的比赛,能否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林奋:参加这次比赛的许多孩子是经我指导过的,让我来评价,好像不是很合适,因为容易沾上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过从大家的评价来看,总体还是不错的。省文联副主席李仙花老师就认为,整体水平比以前有提高,还涌现出一大批年轻选手,并且这些年轻选手“先天充足”,声质、长相等各方面都不错,如果加以锤炼,雷剧大有希望。著名山歌剧导演林楷昌老师对此也表示赞同,他称赞说,参加比赛的演员都有一副好嗓子,可塑性很强。但某些演员的动作略显粗糙,还需磨炼。
记者:参加这次大赛的年轻演员确实很多,还有几名选手是90后,这些新生代演员对于雷剧的传承和发展有何意义?
林奋:年轻就是未来,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是力量,有了众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雷剧的将来必定是一片艳阳天。但据我了解,湛江实验雷剧团的一些年轻演员(特别是未转正的)工资待遇很低,但他们仍然选择坚持,这份执着真的令我感动,孩子们太可爱了,期盼他们的付出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记者:我也是看着雷剧长大的,感觉现在的雷剧表演跟以前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渗透了杂技、魔术等多种表演元素,颇具京剧、粤剧的味道,我们的雷剧是否有被同化的危险?
林奋:雷剧是在姑娘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看过姑娘歌表演的人都知道,那种表演是很随意,形式也很单一的,所以我们的雷剧表演底子很薄,必须先模仿。但绝不会被同化,因为我们用的是雷州方言唱词,地域方言对于剧种的界限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记者:你为雷剧奉献了青春和心血,现在移居广州,从事的又不是雷剧工作,这样不觉得可惜吗?
林奋:因为家庭的原因,我虽然远离了湛江,但从未远离雷剧,我先前也说了,每逢有关雷剧的大活动,我是经常回来的,比如这次戏剧演艺大赛前,我每周都回湛几天,陪实验剧团的孩子们练功。
记者:你是过来人,对于雷剧的发展,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吗?
林奋:谈不上什么建议,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想。不管是专业剧团还是民营剧团,都要抬高眼界,加强训练,毕竟高水准才能让观众从“神”变成“人”,才是雷剧的最终出路。还有,相关部门要下大力气抓剧本创作,抓市场规范,抓人才培养等等。许多非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雷剧也不例外。政府的支持和老百姓的鼓励,就是雷剧事业的最大福祉和雷剧演员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