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2012年5月下旬,第三届中国秧歌节在“中国秧歌之乡”山东省胶州市举办,11支来自各省的民间艺术团队以打擂台的方式,表演了“国宝级”的非遗项目,其中,以广东文车醒狮为代表的南狮和以河北沧县为代表的北狮风云际会,同台竞技,上演了一台看点十足的擂台赛,最终,文车醒狮以金奖第一名摘下桂冠。
为砌磋,千里会“狮”
文车醒狮参加第三届中国秧歌节纯属偶然。5月18号,文车醒狮团团长杨敖接到了广东省舞协主席汪洌的电话,邀请该团参加5月25日在山东胶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秧歌节开幕式表演。
这时,距离开幕只有七天。仓促,缘于原定参加秧歌节的另一支醒狮团临时有事退出,而节目单已经出炉,并已呈报央视。为了维护广东的信誉,省舞协临阵换将,找到了曾经两度摘取“山花奖”的金牌狮团——文车醒狮团。
对于这个邀请,杨敖有喜有忧。喜的是搭上广东省舞协的线,将来有机会合作,而且有着“中国秧歌之乡”美誉的胶州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秧歌节,能登上这个全国广场舞蹈表演的最佳平台是一种荣耀;忧的是受邀参加的十余支团队都是“国宝级”的队伍,身手不凡,万一表演失利,有损金牌师团的声誉。
时间紧迫,不容多想。杨敖以一贯敢于挑战做派接受了邀请,在接下来的几天,民俗专家朱卫国来到文车村,精选队员,对去夺得“山花奖”的《醒狮穿火圈斗毒蝎》进行精编。
“时间紧,对手都很厉害,压力挺大的。”杨敖当时告诉记者。但是,他也清醒的意识到,自从被再次捧回“山花奖”之后,攀上颠峰的文车醒狮需要新的挑战和机遇来寻求突破。当他获悉河北沧县也有一支狮团参加秧歌节时,精神为之一振。
文车醒狮与河北沧县的狮班曾数度合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场表演,两支狮班珠联璧合的完美表演,使中国狮文化大放异彩,令世人瞩目。事隔几年,以沧州为代表的北狮发展到哪个程度?从北狮的身上,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杨敖迫切想了解的。
打擂台,群英争霸
本届秧歌节邀请了11支秧歌队伍同台竞技,擂台设在胶州三里河公园秧歌广场。
对胶州人而言,5月25日注定是个不眠夜。晚上,天上一弯清月,台上歌舞升平。
作为开场表演,文车醒狮团的高桩早已摆上舞台,随着锣鼓擂响,醒狮跃上高桩,跳跃、转身、扑腾,追逐毒蝎……惊险动作引来场下阵阵惊呼。当冷火焰绽放,醒狮穿越火圈的一刻,台下一片沸腾,掌声、惊呼雷动。
与南狮的灵动惊险相比,随后表演的北狮以雄壮、欢腾、热烈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沧县的狮舞,阵容强大,气势恢弘。河北沧州是武术之乡,民间舞狮由来已久,据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 “文狮”以逗为主,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动作以动物本能动作为主,模仿猫科类戏耍动作。表演时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武狮”由文狮发展而来,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如叠立、走钢丝、上高凳、爬杆、高台翻滚、水中望月、巧走立绳、荷花怒放等。狮舞鼓点火爆、热烈、欢快,鼓催狮动,狮随鼓动。
舞狮是沧州广大群众喜爱的民俗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狮团,随着北狮名声远扬,“走出去”步伐加大,狮舞也在不创创新套路,把武术和杂技动作技巧融入了舞狮之中,先后编创出许多高难度动作,并着意加强了打击乐的节奏感和铿锵力度,以充分展示雄狮的威武刚劲。
曾与文车醒狮同登奥运会大舞台的,是被称为“北狮王”的沧县刘吉舞狮队,而此次参加中国秧歌节的沧县龙凤特技舞狮团,是当地另一支杰出的队伍。从当晚的表演来看,队员武术功底个个了得,戏狮者连翻的跟斗和舞狮者“荷花怒放”的表演,确实都有过硬的功底。
当晚,云南彝族舞龙《花腰女子舞龙》、河南盘鼓《开封盘鼓舞》、湖北民俗舞蹈《龙凤呈祥》等风格迥异的秧歌也登上舞台,东道主胶州大秧歌更是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把山东大秧歌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求突破,艺海寻根
群英争霸,文车醒狮再次折桂,夺得金奖第一名,沧县龙凤特技舞狮团获优秀表演奖。
对于外行人而言,11支秧歌队的表演都很精彩热烈,难分高下,但对于评委专家而言,却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文车醒狮的胜出,在于它传承和发扬了醒狮艺术灵动、逼真、喜庆的特点,虽然创造性地把死青变活青,演绎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理念,但有根可循。”广东省舞协主席汪洌在表演结束后谈起自己的观感时如是说。
相比之下,北狮的狮舞,更像是杂耍,是狮舞,而不是舞狮,这与北狮多在大型的活动和节庆上表演,顺应场面和观众需求有关。“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民间艺术的商业性演出越来越多,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是顺应市场而媚俗,还是扎根于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汪洌说。
关于民俗文化走向的问题,另一位专家也有相同的看法。“民俗文化根基不能丢,因为我们不可能拿拉丁舞出国展演或比赛,国外观众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国家一级编导刘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只是对民俗民间舞进行了艺术整理,强化了难度,配备了专业乐器和专业演员,但根基还是在民间,这次我们就是来‘寻根’的。”
这次,东方演艺集团带来的民间舞蹈《长穗花鼓》与文车高桩醒狮均获得了14位评委的全票通过。就在表演完的第二天,刘江带着22位演员在大街上看踩街表演,领略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支风格各异的秧歌队的表演,目的在于“寻根”。他说,为了参加这次秧歌节,团里耽误了很多商业演出,“但觉得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充电’。
对文车醒狮来说,这也是一次“充电”。虽然评比结果稍胜北狮一筹,但是,北狮的热烈、欢庆、雄壮和扎实的武术功底都值得文车醒狮借鉴。
“文车跳高桩,虽然惊险刺激,但是缺少北狮那种热烈喜庆的气氛。”汪洌说,他建议舞狮的动作可以增加舞蹈元素,提升美感,而桩下再有醒狮表演,烘托气氛。
“这次带团队过来,目的在于学习、交流、砌磋。”文车醒狮的导师朱卫国说,今年,他希望醒狮能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创新,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