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洁工人在雨后清扫街道。陈煜 摄
去年12月份,广州万家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1540万元中标价,接过政府手中的“扫帚”,开始承包遂溪城区保洁清扫工作,而政府则转变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时隔半年,记者来到遂溪县城,发现环卫市场化后,城区街道变干净了,路面变整洁了,城区卫生大幅改善。但由于环卫设施滞后以及招工难等问题,也让承包方——万家美公司有些“水土不服”。
在今年4月遂溪环卫处组织的考核评分中,该公司仅得到82分,由于考评成绩不合格,被扣罚4000元承包款。万家美公司负责人表示,环卫市场化作为新兴的运作模式,对企业管理以及政府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正与政府协调沟通,以应对各种挑战。据了解,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遂溪环卫工作已逐步走入正轨,城区内卫生死角基本清除。
员工迷恋“大锅饭” 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环卫工作“入市”,管理是众多因素中最难解决的一环。这在遂溪也不例外,管理也成为当地环卫市场化道路上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
“刚推行岗位责任制时,不少员工尚未适应企业的管理及运转方式。有的员工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的传统观念中,工作积极性并不高,管理难度相当大。”广州万家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门玉如是说。
人员管理未上轨道,导致了遂溪环卫市场化开展被动。遂溪县环卫处陆尧表示,4月份考核中,环卫工作“掉链”的现象比较明显,人员配备不足、清扫中存在卫生死角、小广告处理不力是主要失分的地方。
“有的员工停留在过去,清扫过程中只收垃圾不动扫把。有的还未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到了下午5点半,还没干完活就忙着接孩子放学,或赶回家中做饭。”谈起此前管理的难题,彭门玉十分无奈。
为了克服管理上的阻碍,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三个晚上的高层会议,公司调整了管理方案。
在人员调度方面,公司对清扫的时间班次进行调整。在不改变8个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清扫工作从早晚两班调整为早午晚三班,并增加保洁人员数量调整了员工“动扫把”的频率。
针对部分员工的早退问题,公司也制定了严格制度化管理,并对环卫工人负责的范围进行了调整。过去部分在“家门口”上班的员工,如今调整到了新的区域工作。
一系列的措施,让遂溪环卫工作渐入正轨。在艰难地迈过了管理这道坎后,彭门玉如释重负。
加薪招不来人手 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我省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这对于劳动力需求较高的家政及环卫企业而言,无疑加重了负担,人手也成为环卫市场化道路上的一道坎。
目前,万家美公司在遂溪拥有400多名员工,除了接收环卫管理处的临时工以及公司原有职工共300多人外,公司近期还新招了100多名员工,其中不少员工是从省外招来的。尽管补充了新鲜“血液”,但公司依然人手紧缺。
彭门玉告诉记者,缺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该公司正努力通过机械化手段来降低缺工的影响。“公司定期都会抽出资金更新设备,在机械上想办法来缓解人手压力。”她说。
除了机械化手段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福利待遇也是该公司克服人手问题的对策。
“公司现在推行岗位工资。一个班次每月的收入是固定的,员工的收入与其工作量直接挂钩,多劳者多得。”彭门玉介绍说。
在推行岗位工资后,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员工待遇较过往有所提升。此外,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还引入了“高奖低罚”的奖惩机制,对评比中后三名进行30至50元的低额处罚,对前三名进行每组300元左右的奖励。引入了奖惩后,员工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变化。记者了解到,在奖惩制度的激励下,4月份公司内“吊车尾”的卫生小组,在5月份的几次考核评比中也一跃成为“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