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在印尼的华文教育曾经中断过30多年,现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师资紧缺,但能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与支持,华文教育必将在印尼再次蓬勃发展!”印尼山口洋地区教师联谊会主席黄锦陵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由湛江师范学院承办的“华文教育·教师研习”印尼山口洋班今年5月下旬在湛开班,这是国侨办首次面向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所举办的青年华文教师培训班。印尼山口洋地区教师联谊会挑选了45位当地青年教师莅湛,在此进行为期三周的学习交流。印尼客人们本次来湛,活动涵盖培训、语言、才艺、观摩交流等方面,湛师派出了以人文学院为主的30多位教师组成的“强大阵容”为他们授课。
热潮 在印尼,学汉语的热情很高
“在印尼,现在不少地方都设有汉语补习机构,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
1990年出生的范利加是这次来湛学习的印尼客人之一,祖父原籍广州。范利加初中毕业后,在山口洋一所汉语补习班学习汉语,随后在当地一所幼儿补习班当了一年的汉语老师,2009年前往中国的海南师范大学进修了一年汉语,2010年回到印尼在山口洋教师联谊会小学补习班任教。这次,范利加又来湛江“充电”。范利加在印尼时,经常阅读中文报纸和中文小说等,所以和中国人交流起来没有语言障碍。
邓苏君更年轻,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女孩子,有着清新甜美的笑容,虽然在母校——印尼国立第二中专读的是会计专业,但她却选择毕业后当一名汉语老师。“因为我喜欢从事汉语方面的工作。平时,我爱看中文版的《红楼梦》、《西游记》、《阿Q正传》等。”
“我在印尼学习汉语已经有32年之久了!” 带队者之一——徐崇妹介绍说,这些来湛学习的青年教师中,有一些此前已经来过中国,曾在北京、长沙等地的孔子学院进行过培训和交流。徐崇妹回忆,她当初是在印尼正规的汉语学校进行学习,包括语文、数学等主科目,都是以汉语进行授课。1998年后,印尼又开始出现一些汉语补习班;进入新世纪,大批汉语学校重新建立,当地有的人甚至会一边工作一边补习中文。
来自印尼的黎小红表示,一定会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从知识、技能等方面提高自己,增强素质,掌握基本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中文教师,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乐趣 习中文学才艺,每天充实又精彩
这些印尼客人在湛江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丰富又精彩。
他们上午和下午分别要上四节课,基本上都是汉语基础课,包括汉字、语法、汉语教学法等;晚上的两节选修课更是内容丰富——学剪纸、做中国结、画山水画、打太极拳、唱民歌、跳民族舞蹈等。
印尼客人们说:“这些汉语课我们都能听得懂。湛江的老师很棒,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非常引人入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他们说,刘周堂老师会通过讲孔子等思想家的一些小故事,来阐述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还有一天,庞车养老师教大家写中文粉笔字,在课堂上无意中说到这些印尼青年教师的年龄和自己的儿女一样大,可以做自己的孩子了。当时,全班人就异口同声地用汉语叫起来:“爸爸!”之后的一个周末,他们在校园里偶遇庞老师,又不约而同地笑着大喊“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