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和记者协理在雷州调查、采访时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称谓和问候方式的改变,除了带有明显的地方烙印外,也深受外来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
叫爱人:从“我屋人”到“亲”
记者和记者协理在调查中发现,夫妻之间的称呼在雷州流行时间最长的称谓是“爱人”、“内人”、“我屋人”,改革开放后,夫妻之间互称“老婆”、“老公”。近年来,有年轻夫妻称对方为“傻”、“亲”,这叫法,更能体现出夫妻之间的和谐、亲热。
见美女:不称“小姐”叫“靓女”
随着时间的变化,许多称谓也发生很大变化,某些称谓已有不同以往的含义。如过去“小姐”一词是对年轻漂亮女性的美称,女性如被称作“小姐”,心里就感到非常舒服,有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可是现在如果你在街边问路或买东西时称人家为“小姐”,没准遭到白眼,甚至挨骂。因为“小姐”这一词已风光不再,变质变味了。如今,对妙龄女郎要称“靓女”,对中年妇女要叫“靓姐”。
说“老板”:喝杯凉茶也能“当”
记者和记者协理在采访时发现,现在,老板已成为男士尊称的代名词,“老板”一词也颇具喜剧效果。
原雷州市某局领导宋乃荣说,“老板”称谓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兴起了下海经商热,“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老板”是对“万元户”等做生意有钱人的称呼。那时的老板,西装革履,手持大哥大,怀揣公文包,头发梳得油光可鉴,好不气派。一次,他被人叫作“老板”,感到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而现在人们花两块钱喝一杯凉茶就可以当一回“老板”,通街都是“老板”,似乎不尊称你为“老板”是对你的鄙视。更有意思的是,“老板”已延伸到对单位“一哥”的称谓。如果把单位“一把手”尊称成“某某局长”“某某书记”已经落伍,现在社会上普遍把当“一哥”的官员统称为“老板”,此现象也折射出某些人有世俗、媚俗化的思想倾向,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隔阂和距离。
一些大单位的副职,既不能称“老板”,也不能称“头”,怎么办?聪明的人们又创造了最具人性化的称谓,在其职务的前面略去“副”字,与其姓氏直接搭配,直呼“蔡局”、“李局”或“蔡镇”、“李镇”等。
打招呼:从“吃未”到“中未”
除了称谓的变化,刻上时代烙印的还有问候方式的变化。据观察,发现问候方式的变化或许更能体现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雷州的人们相遇,一般都是问:“吃未?”意思是“吃饭了没有?”不管是什么时间,也不管是在什么地点,人们如果相遇,一般都是这样问候对方。有时,即使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一相遇,一方就会脱口而出:“吃未?”有时,刚刚从村子的公厕出来,一相遇,对方也会不经意地问候:“吃未?”但双方谁也不觉得尴尬,因为已经习惯成自然。解放后到70年代,在雷州,当时的人们都是吃稀粥,甚至是番薯丝粥。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所以,“吃未”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问候语。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变化不大,于是,“吃未”这句问候语也就沿袭下来。
今年63岁、家住雷城雷湖中路附近的吴先生说,1962年冬,某日,家中已经断炊了两天,兄弟四人饿得头晕眼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吴先生手里拿一个麻包袋,兄弟四人赤着脚,蹑手蹑脚地跑去岭后村生产队的蕃薯地挖蕃薯,当他们准备将蕃薯装入袋时,被驻村工作队的队员抓住,他的母亲向工作组含泪跪求3日3夜,他们兄弟四人才被释放。如今,他的孩子与朋友之间见面时最常见问候语是:“去哪里潇洒呀?”“去哪里快活呀?”反映了当代青年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时代变化,也折射出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了90年代,经商的人们渐渐多了,人们出行也多了,于是,人们相遇,就会问候:“去边嘞?”(意思是“你去哪里?”)或者问候:“生意好吗?”从问候语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80年代人们关注“吃”,90年代人们关注“做”。
到了2000年左右,雷州有不少人热衷买彩票。于是,人们相遇,就会问:“你中未?”意思是“你中彩了吗?” (下期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