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如果某地出了一位状元,本族祠堂大厅就会高悬“状元及第”或“状元”等匾额,借此显耀。但如今,你会发现,不少祠堂上挂着的是“博士”、“硕士”牌匾。因为大家明白,当今教育现实下,“状元”只能反映知识教育的一方面“成果”,如今的“状元”,以后也不一定成博士或者硕士。有人说“状元情结”为“封建残余思想”,笔者以为不全然。在祠堂这种“封建思想残留的阵地”也开始重学识轻名气了,对“状元”情有独钟、痴心不改的人必定与“状元”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功利群体。一方面是直接受惠的主体,如状元本人及其家庭和学校。一些高考状元出炉后,地方政府奖励,社会各界赞助,状元的老师状元的母校,皆受表彰,奖金丰厚、名气响亮,确实诱人。学校的知名度也突然扶摇直上,大幅攀升,为下一步招揽生源加重了筹码。因此高考状元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高考状元情结由此而形成。
但更乐于傍“状元”的莫过于商家。企业赞助了“高考状元”,可以落了个“助学为荣”的好名声,借此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产品推销商拉来了个“状元”来“形象代言”,可以借其名声卖产品、树形象;教育辅助机构更是乐此不疲大力宣扬,是因为和它们“沾过边”的状元们都可以成为摇钱树。大家不妨细想,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那些宾馆,出租屋还会打出“状元房”“状元屋”的横额吗?
近年来,教育部门意识到炒作“状元”不利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多次禁令“状元”炒作,但还是“高烧”不退,其中原因就是 “利益症结”在发作。所以,消弭状元情结,就必须要斩断利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