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顾名思义,就是扶持贫困、救济贫困,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广大贫困者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扶贫,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也就是“被捐款”,是一种政治任务。而“被捐款者”,大多是有着稳定的单位,却领着微薄的薪水,还未脱贫致富的人。对于这类人,本身工资已低,已是徘徊在别的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之间。例如廉江的乡镇教师,工资每月在1400元以下的大有其人,还达不到深圳的最低工资1500元的标准。他们本身已是生活贫困,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不包括需要养家糊口者),但还是被硬性规定扶贫时须捐200元以上。
扶贫须量力而行。扶贫须在自己富裕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如果硬要每位教师将工资的十分之一左右捐出去,岂非强人所难?如果真要扶,为什么不能捐50或者一百;为什么不能捐少一点?如果这位教师,本身就要靠这1000多块解决全家一个月的伙食等开销,捐出了两百,那这位教师全家人岂非要挨饿?君不见,当今社会上哪个官二代是做教师的?因为众所周知,教师本身是弱势群体,是需要被“扶贫”的对象,现在反而叫教师“扶贫”,岂非“劫贫济贫,那边扶了这边贫”吗?
扶贫要出自真心。捐款是一种慈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是出于自愿和真心,并不是做秀,但这种硬性规定的必须捐多少的政策,却伤害了广大教师们的感情。想想,如果该教师捐了200元后,却诅咒那领到他钱的人,这哪是善心?这分明是怨恨!所以说扶贫要出自真心,扶贫是让富人救济穷人,而不能在乞丐碗里抢饭吃,不能让扶贫成为滋生某些人政绩的温床;这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毕竟是作为动画才吸引,现实中还是狼比羊强,虽也有披着羊皮的狼,最终还是会被发觉而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政治任务的扶贫,可以休矣!
披着慈善外衣的扶贫,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