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湛江的常客

2012-06-28 16:04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林艳芳 卓朝兴 曾群善 曾光 曾令梅

    袁隆平,这个熟悉的名字与“杂交水稻”融为一体,几代中国人都认识他,现在00后孩子的课本里也记录着他的故事。昨日下午,袁隆平莅湛,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他。原来,袁隆平在研究培育杂交水稻和推广种植的艰辛历程中,与湛江结下了深厚情谊。

广东海大何如洲珍藏着20多年前袁隆平来湛的照片。记者张锋锋摄

    60年代:通宵达旦排队买车票

    1960年罕见的自然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从那时起,袁隆平就决心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高产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从1964年起,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利用海南作为试验基地。那时,袁隆平像“候鸟”一样,常常是九月份去,直到第二年五月份才回。当时去海南,火车到湛江北站后,旅客要住宿一夜,次日才能坐上班车去海安,然后水陆联运跨过琼州海峡到海口。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长沙开通海南航班之前,袁隆平几乎每年往返海南都在湛江逗留。

    那时,湛江长途客运站在如今赤坎世贸的位置,为了方便和赶时间,袁隆平大多都选择在车站对面简陋的工农兵旅店(后改名南溪旅店,今为赤坎购书中心)住宿。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各背一张草席、提一个水桶到旅店,每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从不讲究住宿条件,服务员也一直以为他们是去海南打工的农民。若干年后,接待过他的服务员,才从电视中了解到,此人竟是鼎鼎有名的袁隆平。

    那时湛江水陆联运到海口的客车一天只有几个班次,买票十分困难。有一次,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凌晨2点在车站排队买票。窗口前只有他俩,好不容易才熬到8点钟售票窗口打开,可售票员却说,只有两张票了,排在你们前面的有两张小板凳,那是我们车站职工的,票只能卖给他们。

    回顾那段岁月,袁隆平感慨万千:“现在湛江到海南只要几个小时,长沙每天也有班机。那时都是坐火车转汽车再换轮船,转车难,买票难,个中艰辛难以尽述。”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 湛江非遗“三绝”惊艳亮相赛场
  • 十五运会散打男子60公斤级1/8决赛   “湛将”王艺霖战胜对手,昂首晋级八强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受欢迎
  • 霞山陈铁村华锋长者食堂五周年庆  “免费午餐”温暖村里长者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