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精益求精
一个手工制作的石楠木烟斗,价格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石楠木产于地中海地区,从外国进口,仅原材料成本价就得600多元,要提前一年付款,货回后还得囤放一段时间。到了斗师的手中,需要经过画图设计、锯木、锉大型、打磨、染色、抛光等多个环节近百道工序,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手工烟斗与成品斗的最大区别,在于手工斗贯彻了斗师的设计理念,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在走廊的工作间,堆着一大叠砂纸,陈灿聪说,打磨这道工序十分考验人的耐性,打砂纸这关需要6道打磨工序,砂纸从粗到细,由120、240、320、400、500、600反复打磨,至于烟嘴的打磨更细致,需要用到1000的砂纸。一般而言,完成一个传统斗需要两三天时间,而要做一些较为复杂的自由斗,时间会更长一些。
“雷州烟斗部落”目前已经发展到9位成员,大部分为80后,除了雷能是做机械工出身,其余都是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这为他们把烟斗做成艺术品奠定了基础。
闲暇之时,部落的斗师们聚集在陈灿聪的工作室里,学习,交流,探讨。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微群和烟斗博客,每天在论坛和Q群里交流,谁接了单,谁有了新作品,谁有了新体验,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每个斗师在初学的时候,几乎不可避免这种或那种失误,从而造成材料上的浪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陈灿聪的工作室,搁着许多未完成的烟斗,这些斗或因为材料有沙眼,或因制作时有某些失误而被搁置一边。
材料如此贵,为何如此浪费?陈灿聪说,正是因为做一个烟斗需在倾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一旦出现不可弥补的瑕疵,只能搁置,“我们总是希望,每一个斗都是完美的艺术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反复把玩。”
这些有瑕疵的斗放在工作室里,像一个个警示,提醒斗师打醒精神,精益求精,避免失误重演。
四、贵人钱文忠
倾注了斗师大量热情与灵感的手工烟斗,当然也赋予了灵性和个性,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为斗客专门定制,还得根据他们的性格、职业来决定斗型、颜色,讲究的东西就更多。”陈灿聪说。由于手工斗耗时多,产量也小,虽然陈积累了六年烟斗经验,堪称经验丰富,但是一年下来,顶多也只能做六七十个烟斗。
随着“雷州烟斗部落”出品的烟斗越来越多,他们的粉丝越来越多,人气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其中,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是“雷州烟斗部落”的“贵人”。
钱文忠是季羡林的弟子,因登上《百家讲坛》而成为公众人物。这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原是一位烟斗发烧友。他很早就关注到了“雷州烟斗部落”,对部落出品的烟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雷州烟斗部落”出品的烟斗,精致的做工、人性化的设计及实用性不逊于国际大品牌。更令他感兴趣的,是“雷州烟斗部落”团体探索的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值得研究。
钱文忠对雷州烟斗部落的高度评价,又一次在烟斗界中揪起了波澜,引来无数水军的拍砖。身为大家的他一笑置之,但每一次拍砖,都令雷州烟斗部落火上一把。为了表示对这位公众人物的谢意,六月份钱文忠生日的时候,雷州烟斗部落的每位斗师为钱老师专门定制了一款烟斗作为生日礼物。
慕名而来的斗客也一拨接一拨,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斗客们,有商界精英、文化名流、上市公司的高管、媒体公众人物……他们不远千里来到雷州,光顾陈灿聪的寒舍。热情好客的陈灿聪和妻子跟大家一见如故,喝茶抽斗,交谈甚欢,也为“雷州烟斗部落”斗师的生活和眼界带来了改变。
造访者中,有专程来学习交流的,也有来谈合作的。一些烟斗俱乐部和国内的烟斗商向雷州落部递出“橄榄枝”,希望收购部落出品的所有烟斗,或为国际品牌贴牌制作,这些要求,均被婉言谢绝。
“我们要做自己的品牌,做成雷州响当当的品牌。”对此,部落的斗师们有着清醒的认识。“雷虎”的烟斗做得精致又有创意,但他似乎并不急着接单,“我希望自己能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将来可以做一些可以任自己发挥的自由斗。”“雷州换鼓”入行四年,做烟斗已经从模仿上升到有自己的创意,虽然每一款斗型出来都有不少斗客预定,他却只接几支,他说:“每款斗型只有连续制作若干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特征,但老是制作同一款难免枯燥。”所以,在把握好了某一款斗型之后,他会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直至有更好的想法,或者直接尝试新的斗型。
“如同抽烟斗是一种很‘独’的享受,做烟斗也一样,按自己的愿意做自己想做的斗,这才是我们乐于享受的过程。”陈灿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