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渔村人家重要活动信息

市博物馆陈志坚馆长记录走访了解到的风俗信息。
湛江新闻网讯: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科大卫教授、张瑞威副教授、贺喜研究助理教授一行三人在市博物馆陈志坚馆长的陪同下进入硇洲岛,对岛上的渔村人家风俗生活进行详细的调研考察。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到硇洲岛调研渔村人家生活风俗。
科大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伟伦历史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范围是16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地域文化与乡村社会变迁,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负责人。早在2008年,科教授一行曾在硇洲岛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妈祖文化学术调研活动,历时四年,受硇洲古韵吸引,再次踏上硇洲岛探访渔家生活风俗。
据资料记载,硇洲岛自1865年就有人在岛上居住,岛上渔民民风淳朴。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硇洲岛也曾被划入广州湾法租界,在那时建有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硇洲灯塔。岛上名胜古迹众多,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马村以及窦振彪墓和“宫保坊”等,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覆灭,在中国历史记下宋元两朝交替最后一笔,硇洲岛因此备受史学界关注。

与当地村民交谈,了解族群祭祀敬祖活动。

走访孟岗村,教授们详细地了解当地的祭祀活动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