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自己的未来,劳晓凤信心十足。
【梦圆】 免费赴北京到北大学习交流
团省委联合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的“圆梦计划·北大100”在广州开班,来自广东各地的100名农民工在主办方的全额资助下,攻读北京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本科学位。通过考试选拔入围者中,有来自雷州半岛的两名“幸运儿”,其中包括遂溪的劳晓凤。本报2011年5月26日第2版曾刊登了这则独家新闻。
劳晓凤祖籍廉江,和奥运冠军劳丽诗的老家是同一个村,不过,她是在遂溪长大。2009年在广州的私立华联学院专科毕业后,就到遂溪的一家饲料公司工作。
时间,已经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年多。劳晓凤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刻苦学习,已经修了70多个学分。更令她开心的是,北京大学在今年6月底专门发来了邀请函,邀请她作为“圆梦计划·北大100”优秀学生代表,在今年7月底免费赴北京到北大学习交流。
因为去年的另外一名湛江入围者,现在已经去了外省工作,所以劳晓凤成了湛江本地农民工中此次获邀去北大的唯一代表。“我注意到,北大的邀请函中,多处用了‘返校’一词,这意味着把我们真正看成了‘自家人’。好开心,也很自豪,这次我可以真的圆‘北大梦’了!”7月9日,劳晓凤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学习】 忙碌、充实而快乐的一年
这一年来,劳晓凤过得忙碌、充实而快乐。
她介绍说,学习方式主要是网上授课,然后到广州参加统一的考试,要求非常严格,试卷都是寄到北京由北大老师亲自改的。
“这种远程教育,还是和正常的上课有所区别的。每个学期,教学中心都给我安排几门课程。我就拿着邮寄过来的课本,用个人学号和密码登录专门的网站,听课学习、做作业,并参加论坛、答疑等互动环节。在我们内部的学习网站论坛上,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课题;答疑的话,就是像开远程视频会议一样——老师在讲课时,我们能通过打字发言,老师根据我们的提问作出解答,交流起来挺方便的。学习上遇到的难点,都可以通过询问老师或者同学,很快得到解决。”
对劳晓凤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张不够用。
“每次考试,都要自己一个人搭长途大巴跑去广州,非常奔波和辛苦。有时候,我要等到周五下午下班了,马上跑去坐夜车到广州;周六、周日考完试,又连夜坐长途大巴赶回来。有时周一凌晨才回到,睡几个小时,天亮后就要赶去上班了。企业领导也很支持我的求学,每次我要请假,都大方批准,还热情鼓励我。”劳晓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