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公司”旧址被“排危处理”,如点燃一条导火线,引起市民对霞赤风情街建设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本报有关霞赤两地旧城改造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市政府以及两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市城市规划局了解到,霞赤两地风情街的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并初步的意向是在两区各建一条历史风情街,赤坎拟在“三民路”片区以及大通街,霞山拟在东堤路一带。
记者昨天采访了市城市规划局时获悉,目前,两区各建一条历史风情街的规划还没出台。不过,赤坎区在去年出台了“赤坎区‘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征求意见稿)”。读者不妨跟着记者一起看看这份“改造方案”是啥模样。
改造思路
“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共有2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房屋334间,现街区主要经营古玩、文房四宝、字画装裱、字画培训、日杂、家具、五金、电器等,其中古玩店铺20多家,临时摊点10多档。
按照“修旧如初”改造理念,遵照“古建筑与当代建筑并存,中国式建筑与西方样式建筑并存”的原则,在对庙宇、古井、商会馆、爱周中学等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保留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改造。
“着力打造‘一带两园三圈四区’的发展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古商埠文化,推进“三民路”、大通街片区改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改造范围
“三民路”片区东起民生路,西至和平路,南起幸福路,北至大众路,区域面积约4.1万平方米。拟设置两个风格迥异的风情区域:一是法国风情区(民主路至民生路、北桥河至创业路区域),二是古商埠风情区(民主路西向至中山二路,含大通街、福建街及十个古渡口遗址)。
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原则,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在严格规划管理、保护有文物价值建筑及局部保留骑楼街的前提下,在民生路与民权路间以整体拆旧建新方式打造美食长廊;在民权路与民族路间以保留保护外貌、修建内部方式打造土特产销售长廊;在民族路与和平路间以修旧如旧、整体保护方式打造文化长廊(参照北京“798”艺术村形式,引入收藏家、艺术家等文化产业精英落户创业)。
引入有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经验的企业对“三民路”和大通街片区进行开发改造。借鉴广州“上下九”模式改造赤坎步行街,整合步行街周边的老街区资源,引导商家进行古商铺修复,还原具有传统商贸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商铺,打造古商埠文化特色明显、新文化元素齐全、商贸业态繁荣的历史文化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