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付云憧憬未来。图/刘付云提供
对话刘付云>>>
记者:看了你的作品,好像都是2008年前的居多,近年来是遭遇写作的瓶颈还是其他原因?打算怎样解决?
刘付云:2008年前我主要在企业上班,业余时间比较多,也相对有规律。但2008年后,我进入了旅游行业工作,每天都有很多公文来往和宣传稿件要写。此外,单位的网站要管理,还要经常接待上级领导或下乡调研,各方面的应酬很多,所以静不下心来写作。也好,趁这繁忙的日子多积累些社会经验,多思考,以后创作小说就能有新的突破。
记者: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往往跟自己的文学梦背道而驰,而当一名纯粹的写者往往又饭碗不保,这也是许多写者的困惑,你认为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刘付云:主要靠自己去调节吧,工作顺手了,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来写作的。如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前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前长沙市市长谭仲池等等,他们都是充分利用空隙时间来写作的。此外,我认识的作家中,很多人都是赚了钱之后再倒回来搞创作的。如徐闻籍的符马活诗人就是赚了钱之后才又重新写诗的;早年的茂名艺术家、诗人赵红尘也是赚了钱后又重新写作的。而黄礼孩、李职贤等一些作家诗人则是边赚钱边写作边编刊物。不管怎样,看个人的爱好和对生活幸福指数的认识吧。如对生活没太多要求,则可去追求自己的艺术创作,即使很穷困,他的精神也是富有的。历史上,很多艺术家和作家即使饿着肚子,仍在坚持创作,他们的精神确实可嘉。
记者:你的头衔不少,什么主席副主席之类都有一大把,觉得这些有必要吗?怎样看待文学界这类浮华与虚荣?
刘付云:呵呵,其实这些没什么必要,只不过是满足下虚荣心而已,或在别人面前多一些吹水的资本吧,对写作来说,没有丝毫的关系。作品质量还得靠自己去把握,关键是自己不要太把那些当一回事就好,重要的是要如何写好自己的作品,以作品去获得读者的认可,让别人尊重。但话说回来,人是有虚荣心的,尽管很多人在别人面前装得很不在乎,但在他的心里面,是很渴望虚荣的,所谓的面子吧。
记者:回首走过的路,感慨如何?对于未来,对于文学,有没有新的目标?
刘付云:对于文学,我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一方面,我要努力地挣钱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兴趣使然,我要不停地写作,以便让自己不断进步。这些年来,国内很多刊物,特别是很多民间报刊发表过我上千篇(首)作品,这些成绩,无不浸透着我的汗水和心血。记不清多少个寒冬腊月,数不清多少个酷暑夏日,我独坐灯下写作的情景。当然,我以前追求的是数量,不讲究质量,所以也打不出什么名堂。今后,一定要让自己慢下来,放下浮躁,多向名家学习,争取多出精品,不辜负读者对我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