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学位紧缺
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根本
昨晚9点,赵先生致电本报记者。“我给孩子找到学位了,在市某小学就读。只要有5年交水电费记录、纳税记录,或房产证明等相关证件就可以办了。我这颗心也算放下来了。”赵先生说,前段时间的忙碌,都是为了孩子能有好的起步,做家长的谁不是这样想呢?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城市与名校,近年来,每到新学年开学前,做父母的纷纷“拉关系”、“走后门”,不惜代价将子女送到教育水平、教育设施较好的学校,导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好的学校门庭若市,差的学校冷冷清清,优质学位紧缺的情况依然存在。
广东海洋大学新闻系的赵主任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本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当然,也并不排除某些家长的从众心理。赵主任建议,政府部门应该从源头做起,如何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均衡才是关键所在。
实施教育强市计划
可望缓解困境
据悉,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程”,用4年时间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即到2012年,力争全市2个区、15%以上的镇(乡)实现教育强县、强镇;到2013年,4个县(市、区)、40%以上的镇(乡)实现教育强县、强镇;到2014年,7个县(市、区)、65%以上镇(乡)实现教育强县、强镇;到2015年,8个县(市、区)、80%以上的镇(乡)实现教育强县、强镇,从而实现建设教育强市目标。
市教育局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市已启动的教育创强学校建设项目达627个,已完工430个,投入资金约11亿元。改建或扩建部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如果教育强市计划能顺利实施的话,就大大缓解了学位紧缺的问题,校长以后就不用‘东躲西藏’了。”他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