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遂溪县乐民镇调神村黄妃伍家,见到黄家的庭里屋外异常热闹,亲朋好友,左邻右里,还有从远处赶回来的亲友齐聚一堂,庆贺其母亲100周岁的百岁寿宴。记者了解到其母虽然已经100岁,可是户口簿上没有她的名字,子孙们希望老人今年有一个身份证明。
村民:她一辈子都在行善事
黄妃伍的母亲叫李美德,1913年出生,原籍湛江市遂溪县客路镇干塘村(该村现改为遂溪县河头镇干塘村),20多岁嫁到遂溪县乐民镇调神村二队,并常年居住于此。老人没有生育子女,收养了一女一男,现与子居住,四代同堂,17口人。由于家庭困难,儿子媳妇外出到湛江霞山打工,由孙子孙媳妇在家照顾。
李美德婆婆坐在客厅的木床上,花白的头发,朴素的衣服,干净整洁,精神饱满,不时看着子孙们呵呵地笑起来。儿媳妇李碧霞说,婆婆前几年身体硬朗,近两年由于中风身体变差,耳朵眼睛都不好使了。在与记者交谈期间,黄妃伍夫妇像哄小孩一样呵护着坐在身边的李美德老人,老人的手也一直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儿媳妇乐呵呵地说老人长寿健康的秘诀是因为老人不仅三餐按时进食,饮食清淡,更重要是她性格开朗乐观,心胸宽广,不计较得失。
村里人一说到李美德老人时,个个都竖大拇指,对老人赞不绝口,称李美德老人是全村公认的好人,“热心”“善良”“慷慨”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对老人称赞的词语。几十年来,只要村里人要外出工作没时间带小孩,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老人为人热心,也非常乐意帮助邻里照顾小孩,小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由老人管。在调神村里,被老人照料过的小孩数不胜数,现在,这些小孩长大了,他们不忘老人当年的恩情,逢假日过节都回来探望老人。
同村人陈英女士回忆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才六七岁,刚搬到村里来住,那时,老人的先生是从事渔业的,家境还不错,老人经常把家里的吃的分给贫困的人家,后来她结婚生了两个女儿,由于经常外出干活,两个女儿几乎是老人带大的。黄妃伍说即使后来家境变差,母亲却始终保持一颗善心,就算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吃少穿少,也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村里人只要谁家的家务事忙不完,只要谁家有困难,只要喊一声,老人马上赶到。儿媳妇李碧霞骄傲地说,村里人一听说今天要给老人办寿宴,凌晨三点钟村民们就到家里来帮忙了。
后辈:她是模范慈孝家庭榜样
所谓“亲娘不如养娘大”,黄妃伍在三岁时被李美德婆婆收养,一起生活了六十一年。讲起老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黄妃伍潸然泪下。在黄妃伍五六岁时,患重病,病发时老人不分昼夜悉心照料,有一次病重至垂死边缘,养母也没有放弃,日夜守护在床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他终于从死神手中挣开,活了下来。在采访过程中,黄妃伍总是说,他小时候的大病小病特别多,“是我的母亲多次挽救了我的生命。”
母子相依为命,据黄妃伍回忆,在1961年,父亲常年在海上作业,母亲中风身体变差,行动不便,那时才上小学三年级的黄妃伍就学会做饭洗衣,照顾生病的母亲。当黄妃伍夫妇第一次离家到霞山工作时,虽然夫妇俩对老人千万个不舍,但为了生活两人不得把心一横离开家,把老人交给几个主动要求照顾奶奶的孙媳妇们照顾。当时老人追在后面一直失声痛哭。据孙媳妇们回忆,当时老人在家哭了好几天,要见儿子和媳妇。黄妃伍夫妇俩一提起这件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村里人提到黄妃伍一家人时,个个都竖大拇指,对这一家人赞不绝口,称赞他们是模范孝顺家庭,表示很羡慕老人家的好福气,儿孙个个都争着孝顺她。
老人去年刚上大学的曾孙女黄月辉说,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影响,家里的同辈兄弟姐妹对曾祖母和其他长辈都非常孝顺。曾孙们每天都陪曾祖母讲话,给曾祖母洗澡,清理大小便,从不嫌弃,甚至是最小的六岁多的曾孙子也经常拉着曾祖母的手陪着她在村里散步。老人的二孙子表示,在这个家庭里,他的母亲发挥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因为母亲是个孝顺的儿媳妇,对待婆婆如同亲母亲一样,他的妻子和兄嫂弟媳也深受影响,在黄妃伍和李碧霞外出打工期间,一直是孙媳妇们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祖母。孙子还表示,现在家境还不好,虽然尽力给祖母吃得好穿得暖了,但总是觉得不够,希望能给祖母更好的生活。
心愿:百岁老人能有个户口
黄妃伍说,因为母亲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所以没领过一分钱养老金。母亲活了一个世纪,现在却是个没身份没户籍的。每想到这些,他的内心就十分沉重愧疚。母亲的百岁心愿就是能够有户口有身份证。黄妃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母亲“零户口”的难题,好让老人有一个身份证明。
黄妃伍坦言,1986年黄妃伍的父亲过世,在换户口簿的户主时,因登记时出现纰漏,造成老人没有户口。当时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已大,不常外出,有没有户口都没有多大的影响。由于老人的坚持,黄妃伍当时就没有及时去给母亲补办。
在前几年,黄妃伍意识到母亲的户口问题,于是就到乐民镇的派出所去了解情况,想办法帮母亲补办户口,但由于派出所的档案没有留底,又因老人没户口时间太久等问题,所以当时没能给李美德老人补办户口。之后由于黄妃伍夫妇一直外出打工,没时间去跟进母亲的户口问题,就一直拖延至今。
针对百岁老人“零户口”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调神村的村委主任黄瞄二主任。黄主任表示,村委会对李美德老人补办户口一事非常重视,前几年黄妃伍去帮母亲补办户口时,村委会得知此事,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就马上为老人写了一份证明材料。
黄主任说,以前农村的一些老人认为年纪大了,要不要户口都无所谓。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老有所养的惠民政策,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些年农村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社会福利越来越多越广地惠及农村人民,特别是老人,为了让老人享受补贴、养老金,越来越多的人都忙着替家里的老人补录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