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昨日,一场闪耀着传统文化光彩的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湛江市艺术学校举行,散发着民间幽香的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戏剧等吸引了众多艺校的师生前来观看。

“这是我们那里的东西!”在乌石蜈蚣舞的宣传栏前,一位学生惊呼。看到自己家乡的传统舞蹈在校园展示,这位学生很是自豪,开始给同学讲起表演蜈蚣舞时的热闹。在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前,一群学生围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师,认真听她讲南派粤剧与京剧的区别。她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学生感受非遗的魅力,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都有积极意义。”一位参观的老师称:“想不到湛江有这么多传统的东西,而且离我们这么近。”
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由湛江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湛江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承办。据了解,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包括麻章旧县傩舞文化节、龙舟文化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形式多样,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宣传推介湛江。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湛江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到全省的前头,近年来,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成果居全省前列。目前,湛江人龙、遂溪醒狮、雷州石狗、吴川飘色、湛江傩舞、雷州歌、雷剧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鹰雄、吴川泥塑、乌石蜈蚣舞等26个项目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廉江石角傩戏、吴川粤剧南派艺术、雷州蒲织等52个项目列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41人,市级传承人80人。遂溪醒狮获得国家民间艺术山花奖,雷州石狗被列入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