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音乐家郑秋枫鼓励湛江音乐人 创作精品助力“蓝色崛起”

2013-09-10 09:2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金凤 李庆芬

    受邀参加我市“蓝色崛起”主题系列活动海疆建设文艺釆风创作的全国著名音乐家郑秋枫先生,于9月8日在湛江师范学院举办“郑秋枫音乐作品欣赏会”,分享创作心得,并与我市的音乐人进行深入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创作精品,助力湛江蓝色崛起。

    郑秋枫原是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曾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这位军旅出身的著名音乐家,多年来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许多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如《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他以独特的旋律风格成为中国音乐创作的典范,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9月8日的“郑秋枫音乐作品欣赏会”上,郑秋枫先生结合影片《海外赤子》,介绍了他创作的歌曲《我爱你,中国》、《高飞的海燕》、《生活是这样美好》、《思乡曲》等歌曲的创作过程;观看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我爱你,中国》——著名作曲家郑秋枫作品音乐会”光碟,结合音乐会内容,讲解了其中一些歌曲的创作故事。

    许多慕名来参加欣赏会的湛江音乐人和大学生代表当然不会错过与郑秋枫先生交流的机会,他们就当前音乐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郑秋枫老师的指点。比如,一位音乐人提出,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在音乐创作方面应该怎么发展。郑秋枫认为,现在音乐已经开始市场化,流行音乐比较盛行,对待流行音乐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增强它的艺术性,让它能够长久有生命力。传统音乐虽曲高和寡,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但是有很高的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应该坚持。

    对当前存在“现在流行通俗歌曲,作曲法没有用处”的说法,郑秋枫认为:作曲法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方法,是基本功,音乐创作中要注重作曲的结构、手段、技巧等,都离不开作曲法。他希望搞流行音乐的朋友也能够进行作曲法的训练,这样功底更扎实,创作的作品也更有深度,更能长久。

    对于现在流行改编老歌赋予新唱法的做法,郑秋枫认为应该“接受和包容”,因为每种改编都有它的价值有它的生命力,好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会流传下去。

    经过两天深入军营采风与交流,郑秋枫与湛江的音乐人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选听了湛江作者创作的本土音乐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湛江的音乐创作基础不错,创作很丰富,题材比较广泛,内容丰富,有各种类型的歌曲,包括合唱、歌谣、雷州音调和大众题材的歌曲。“湛江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市委市政府很重视文艺创作这一块,‘蓝色崛起’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搭起了一个很大的平台。”郑秋枫同时也为湛江的音乐创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创作要形象准确,写什么像什么,准确表现形象。二、作曲结构要严谨,避免旋律一般化,结构一般化的作品很难出精品;三、素材引用要精,创作元素简单集中;四、用最朴素最简单的手法创作音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 激情迎赛事 湛江气氛浓
  • 十五运会跳水男单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获第六名
  • 遂溪岭北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全球首创!“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即将交付
  • “小海豚”护航十五运!湛江赛区志愿者誓师出征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