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是个“方言博物馆”

2013-10-21 15:44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苏碧银 张雅婷 罗磊
 
专家学者在硇洲与唱咸水歌的渔民进行交谈。何杰 摄

    19日上午,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与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粤西方言与文化”论坛在湛江师范学院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振兴教授、张惠英教授,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甘于恩主任、陈晓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邵慧君教授等14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成果。

    这次论坛内容涵盖粤西各种方言、文化、民俗、口传文学、实地调查等诸多方面,意在促进粤西方言和地方文化建设。专家学者们先后作了题为“方言与文化”、““方言口传文学的几种表现形式”、“方言(诗词)吟诵的趋向”、“粤西濒危方言调查研究”、“雷州半岛客家话调查研究”、“粤西海话漫谈”、“粤西离岛方言研究刍议”等主题发言。

    据了解,雷州半岛主要有三种汉语方言分布:粤语、闽语、客家话。粤语在本地被称为“白话”,闽语在本地被称为“黎话”或“雷州话”,客家话在本地被称为“哎话”。此外,还有白话海僚话、白话地僚音(香山白话)、麻话等。从人口数量看,操雷州话(黎话)的人口最多,其次是操粤语者,第三是操客家话者。操其他方言者数量较少。除了汉语的三大方言(粤、客、闽)外,湛江历史上还有壮、瑶、俚、僚等少数民族语言通行。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及文化交往中,这几种语言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关系,彼此互为影响。粤西的汉语方言,无论是粤语还是客家话,都与中心区(广府片、粤东片)的语言特点有一些距离,由于多方言长期杂处而出现了一些变异。为方便研究,湛江师范学院设有“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地方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湛师“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陈云龙教授认为,吴川“东话”属于闽语,这种方言已濒危,“词丢得很厉害”,当地人已经不能用“东话”讲长篇,不能完全用“东话”交际,需夹杂很多粤语。这是一种语言萎缩的现象,活力不足。

    20日,专家学者们前往硇洲岛进行方言实地考察,参观了硇洲灯塔、宋皇井、天后宫、窦振彪将军墓园等,还特意邀请当地渔民献唱咸水歌。张振兴教授称,湛江是个“方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方言种类,这是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的。湛江应善于去保护和开发。甘于恩教授表示,地方语言是研究地方文化的载体和形式,这次湛江之行他们收集到了珍贵的方言研究素材和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 激情迎赛事 湛江气氛浓
  • 十五运会跳水男单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获第六名
  • 遂溪岭北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全球首创!“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即将交付
  • “小海豚”护航十五运!湛江赛区志愿者誓师出征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