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难
除了人才和资金,雷剧难出新戏,还和市场有关。
雷剧是一种方言小剧种,受地域性,方言性影响大,很难走出雷语区,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喜欢听雷剧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观众对于雷剧经过改革提升艺术水准后是否接受也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雷剧与民俗相连,其酬神性质使创作内容和题材也大为受限,目前,舞台上表演的剧目,仍是演了数十年的古装戏,这对年轻观众缺乏吸引力。
“雷剧在乡下的演出都是赶着诞期走,节目是演给‘神’看的,如果表演现代题材的戏,可能群众会接受不了。”一位雷剧届人士如是称。曾有人想过编现代题材的戏,希望通过艺术创新参加省里的评奖,但是考虑到投入大量精力和大笔经费打造的一台新戏,很可能面临着没有演出市场的尴尬境地,这种风险实在无力承担。
对于数量众多的民营剧团而言,排一台新戏最现实的问题,是演员队伍不稳定。民营剧团的演员一般签约一年,排一台新戏如果没有稳定的演员队伍表演,很难能保持下来,尤其是一些精品剧目,还要靠老演员的传帮带。目前,国营剧团改造不彻底,人心不稳,民营剧团流动性大,都不利于出新戏。
一个剧种要发展,必须跟着时代走,注入时代的新气息。10月29日,市委书记刘小华在调顺岛上观看雷剧大戏《黄飞虎》后,对半岛雷剧团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希望雷剧能表演更多现代题材的剧目,宣传真善美。这为雷剧将来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早已有过尝试。在前几年徐闻、雷州等地举办的文化节中,涌现出一批注入时代内容的雷剧节目,比如雷州在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组织了一台现代雷剧《半边天》在全市城乡巡演,让人耳目一新。这说明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雷剧也具有文明教化的功能。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传承和发展的平衡点,在这里,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无疑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