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后继有人 屡获殊荣
革命时期,群英社以武馆为掩护身份,为革命作出贡献。八十年代,以德服人,以武会友,传播博大精深的国术,群英社江湖地位显赫,被称为“红色武馆”。为继承和发扬群英社的精神,2002年,第二代弟子张志伟挺身而出,重开武馆,招收弟子,群英社再度萌发生机。
2004年,在“西安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中,群英社代表我市获得了十九枚金牌,团队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庆功会上,老领导黄明德送来了“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武术雄风”的锦旗。周明的儿子周建平作为南路特委第二代代表到会祝贺并送上慰问金。
同年6月份,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群英社到市民政局进行注册登记,成为我市第一间注册登记的武馆。8月,在我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传统武术邀请赛上,群英社共获金牌十六枚。
去年,在我市民间艺术节上,群英社也获得荣誉。群英社代表我市和赤坎区在全国传统武术赛上屡获殊荣。经过几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耕坛,群英社现有骨干队员三十多人,作为一个红色武馆,不但有自己的队员、教练,还培养了自己的领队,并培养出队员到何强武校、少林武校当教练。
新一代弟子发扬“红色武馆”的优良传统,从来没有恃技欺人和惹事生非,在江湖上受人尊重。
4 革命旧地 祈望保护
英雄事迹令人景仰的同时,也令人不由心生怅意。一甲子逝去,走进英雄活动的群英社,几间房屋简陋不堪,其中一间屋顶坍塌,只剩颓垣败瓦,残破的房屋,令人心酸。
张志伟无奈地说,群英社的日常开支除了参加一些庆典收入外,收入不多,他每年还要进行补贴,多年来他用自己做生意的钱补贴武馆达到几十万元。这些,他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师傅的遗愿就是将群英社保持下去,将群英社的精神弘扬。但因为年久失修,革命老同志活动、居住的房屋已到了必须维修的时候。但目前他们经济捉襟见肘,很难维修。即使经济允许,但他们也不知怎么样去维修和保护。
张志伟介绍,作为南路特委交通站,群英社包括它的前身国术馆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党的产业,也是广州湾及赤坎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是赤坎唯一保持完整并属于自有产权的交通站。作为赤坎目前保持最为完整的交通站,群英社现已培养了第二、第三代弟子并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但现址已破烂不堪。基于史实和南路特委老一辈的革命老同志的遗意,应把破旧的群英社社址建成一个“南路革命纪念馆”,给后人留下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