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遂溪县遂城镇横岭村村民李秋登就走出了家门,赶往村头的集体养猪场“上班”。“自从有了这个养猪场,我每个月都能领到固定工资,村集体也有钱了。”李秋登口中的养猪场,正是横岭村在市纪委监察局帮扶下建设的产业项目之一。
三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围绕产业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和廉洁农村建设,筹集各类资金让昔日的贫困村彻底变了样。2015年底,横岭村委会集体收入11万元,是扶贫前的3倍;115户贫困户基本脱贫,人均收入8485元,是扶贫前的3.14倍。
2015年,市纪委监察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解决增产增收、群众“四难”、扶贫造血、干部作风等问题上取得显著实效,在全市评比排名第一,在全省该项考核为优秀。
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要想帮助村民脱贫,必须先找到贫困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驻村后,工作组及时摸底调查,发现横岭村委会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里没钱,村委会在村民中没有威望,建设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经过深思熟虑后,工作组决定把发展集体经济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摆在第一位,把产业项目建设当作突破口,帮助集体和贫困户增产增收。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作组调研发现,横岭村委会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发展农业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工作组将第一个产业项目瞄准了养猪场。2013年,扶贫工作组筹资建成集体养猪场。事实证明,这个项目选对了。该养猪场每年可出产1000头猪,每年增加村委会集体收入11万元,还为16户贫困劳动力解决工作和收入问题。“集体收入增加后,除了部分资金用于村委会日常工作开支,还有部分资金用于帮助贫困户和公共事务开支。”工作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养猪场的成功让工作组信心倍增。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村中的土地。“每家每户都有几亩地种水稻种菜,但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一年下来,除去成本,农民手里剩不下几个钱。但如果这些土地集中在一起呢?”在工作组动员下,草塘村民小组的农户进行了土地流转承包,扶贫工作组帮助他们招商引资,建设配套道路,并协助申请财政补贴资金,建设金龟岭休闲农场。该农场集种养、观光、休闲于一体,规划面积2000亩,首期租用闲置土地400亩,每亩地租800元/年,已经建成“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蔬菜大棚200亩,年总产值约370万元。该项目不但使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有了地租收入,并参与基地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农户800多户,推动了农业产业化。
除此之外,驻村扶贫工作组帮助该村委会山河移民自然村申请市移民办专项资金,帮助解决该村村道建设1.3公里;向县国土局申请高标农田建设资金,解决1800多亩集体良田耕种;加速推进礼村村委会与横岭村村委会四环路建设,目前已完成横岭村四环路2.5公里建设……
化解群众“四难”问题
扶贫开发前,横岭村村容村貌的建设和集体事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脏乱差是这个贫困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村民普遍面临出行难、用水难、住房难、保险缴费难四大问题。”为此,工作组把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保障方面的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上发动群众、村民自愿集资,一一化解了“四难”问题。
建成硬底化村道8.5公里,并协调交通部门重修了严重破损的乡镇公路横岭村地段,实现了10条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2.4公里灌溉水渠,解决农田、鱼塘用水难的问题;帮助52户贫困户、危房户修建住房,解决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帮助全部贫困户和部分低收入老年人购买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解决保险缴费难的问题。
特别是村民用水难的问题由来已久,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组多次奔赴省厅申请经费。扶贫工作组组长沈耀告诉记者,“横岭村连接雷州青年运河的灌溉水渠因年久失修已荒废,运河水从村边过就是引不进来,5000多亩良田变成了‘望天田’,村民只能望水兴叹”。市纪委扶贫驻村后,群众热切期盼修复水渠。为此,工作组主动联系省财政厅,申请拨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2.4公里灌溉渠项目”于2014年11月顺利启动。之后,又筹集资金帮助该项目顺利竣工通水,解决了附近4700多亩农田和1000多亩鱼塘的用水问题。水渠修好后,养殖户黄候养笑呵呵地说:“过去没有运河水,鱼塘经常缺水,现在有水连鱼都高兴!”
教育卫生文化齐头并进
扶贫先要扶志,输血更要造血。工作组在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横岭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能力素质。
帮助横岭小学、洋新小学这两间全日制小学分别建设附属幼儿园,争取有关部门给予资金扶持。帮助贫困户子女读书,对没钱上学者给予补助,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如单亲户杨志聪一家在市纪委主要领导的帮扶下盖了新房,其小孩上大学也得到学费资助。此外,帮助横岭村委会筹资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卫生站和垃圾设施。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4年春节后,市纪委监察局以宣传扶贫工作、廉洁镇村建设和村民诚信建设等为题材,组织机关干部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在横岭村举办一场扶贫慰问专题“村晚”。
打造植根于群众的扶贫队伍
农村党员干部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实现贫困村的尽快脱贫和脱贫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干部作风,打造一支根植于群众的扶贫工作队。
工作组负责人介绍说,扶贫前,因为集体收入低、工作面临困难多,横岭村“两委”干部虽然比较团结协作,但也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工作思路不清、干劲不高、信心不足。驻村扶贫后,工作组积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特色和优势,扎实推进横岭村党风廉政建设。市纪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横岭村检查工作,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并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
工作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加强项目管理,带领村干部现场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和监督施工质量,还带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市、县有关部门,面对面解决一些过去久拖不决的上访难题;加强资金管理,安排财务人员对扶贫账目进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及时公示扶贫事项,达到了以上率下、改进作风的效果。
同时,工作组还帮助村“两委”开展“廉洁农村”创建活动,改造了办公楼、添置了办公设备,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廉洁文化小公园和廉洁文化宣传栏,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