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湛江日报“党报记者走工地”报道组走进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建设现场,看望慰问留湛过年的工人,向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1月29日《湛江日报》)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过年,是传统风俗、人之常情,是难以割舍的乡愁。然而,冬春之际,变异病毒凶猛,疫情多点散发,不少地方纷纷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人留下了,又该怎样“就地过年”呢?这成了摆在城市管理者和用人单位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月28日,湛江日报“党报记者走工地”报道组走进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翌日刊发的相关报道中,有一个细节令笔者很感动——为确保工程进度,今年有两百多名建设者留在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现场“就地过年”,而考虑到“绝大多数职工是第一次留在工地过年,尤其是家在北方的职工,想体会一下南方过年的滋味”,项目部特意安排“春节当天组织建设者开展娱乐游览活动,从大年初二开始继续施工”。笔者的感动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建设者们以湛江为家,因疫情防控需要和项目顺利推进“就地过年”,这份敬业精神、负责态度令人感动;另一方面是企业想员工之所想,真正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希望通过“娱乐游览”让员工体会“南方过年的滋味”。
对于“就地过年”,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有两点做法是很值得各企业借鉴的。
首先,是留人先留心。人们常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定了,人就会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就要求用人单位拿出具体措施,把“就地过年”的“后续服务”做好做足。这其中,既要有真情实感的暖招,更要有“真金白银”的实招。此外,还要解决好务工人员在老家子女、父母等亲人们的生活问题,让务工人员留得安心、留得踏实。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员工当人看。员工之于企业犹如砖瓦之于大厦,只有员工与企业心系一处,才能实现双方价值的最大化。有些企业只在乎员工“能干什么”,把人当成“工具”看,企业没有温度,还怪员工走得快?
其次,是留人要留岗。以往春节长假,各大企业、工厂往往选择停工停产。如果让异乡务工人员闷在出租屋过一个“寒酸年”,相信不少人还是会选择回家。这就要求,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保障“就地过年”务工人员第一时间有岗就业。2021年春节,不少企业发了“留岗红包”,虽不是一笔巨款,但礼轻情意重,员工更在乎的,是企业的一份心意、一份关怀、一份温暖。“留岗”,考验的是企业的管理智慧和用工善意。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唯有善意和智慧,才能让防疫与施工“鱼与熊掌兼得”。
衷心祝愿在湛“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美味、人情味,新的一年不必感叹“好企业可遇不可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