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孵育更多引领乡村振兴的年轻“头雁”

2022-02-21 09:5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2月19日,是赤坎调顺村“头雁方阵”组建满一周年的日子,纪念日里没有聚会,取而代之是一场场“头脑风暴”的开始。(2月20日《湛江日报》)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头雁”,村干部的选用与培养,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2月20日《湛江日报》以《老村飞入返乡雁》为题,报道了2021年赤坎调顺村“两委”换届以来的新变化——干部平均年龄29岁,还是清一色的返乡大学生。这是全市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农村基层团队,也是引领调顺这条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焕发新活力的“头雁方阵”。

“老村飞入返乡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调顺村是赤坎的城中村,这个寄寓着“风调雨顺”美好愿望的海岛村庄,文化底蕴深厚,“调顺网龙”等非遗文化为湛江人所熟知。近年来,调顺的发展可圈可点,随着调顺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华侨城欢乐海湾项目稳步推进,这条老村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春天里,乘着“三化三大”的东风,调顺的“雁群”亟待展翅高飞、一鸣惊人。让一批更加年轻、更有朝气、更具锐劲的“头雁”来领飞,有其客观需要。

这个全市最年轻“头雁方阵”,也是近年湛江在培育乡村振兴“头雁”方面的一个缩影。在搭建“宽平台”、拓深“活水池”、诚邀“生力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雁阵型”梯队结构,大胆提拔“新雏雁”、用情引回“返乡雁”,让年轻“头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些新变化令人振奋。

“领飞”一年,调顺村这个年轻的“头雁方阵”,给村中带来了不少新鲜变化。有三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个细节:调顺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村委办公楼大堂安装‘指纹打卡机’,村干部上班带头打卡”。这件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让笔者想起了《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拿出“邹君断缨”的勇气,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这就是调顺村这批年轻“头雁”交出的首份答卷。

第二个细节:既是村干部又是“村媳妇”的陈海丽,为宣传新冠疫苗接种坚持家访,“让村里2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完成疫苗接种”;村委会副主任黄木春当起村里的“规划师”,“仅用3个月就推动完成村道风貌提升工程”。与其他类型的“头雁”相比,“返乡雁”的一个显著的比较优势,就是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密切,更容易“沉”到基层去、“融”进群众中。这对于发动村民积极性做好工作,应该带来了不少助力。

第三个细节:“头雁方阵”组建满一周年的纪念日,他们没有搞聚会活动,取而代之是一场场“头脑风暴”的开始,一个个推动乡村振兴“金点子”的产生。拒绝“不落后头,也不出风头”的保守,敢于领飞、领跑、领先,这或许就是这个全市最年轻“头雁方阵”给村民带来的最大惊喜。

期待调顺“头雁方阵”交出更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也期待湛江各地能孵育更多引领乡村振兴的年轻“头雁”。

编辑:梁海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