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攀丹村,雷州唐氏枝繁海南700余年的古村落

2024-11-02 16:47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唐雄

湛江雷州市唐家镇,是粤琼唐氏始祖唐菽林的落籍地。始葬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的唐氏墓群,是唐菽林及雷州唐氏历代功名子孙的陵园,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菽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生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及第,钦任雷州府户禄推官。他一生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诰授承御银青大夫,卸任后留居雷州开基立业,南宋淳祐四年(1244)逝于雷州。其祖唐介,字子方,宋仁宗朝进士及第,以“直声动天下”,官拜参知政事,以左宰之职主执朝务,谥号“质肃”。唐舟《〈唐氏族谱〉纂修谱序》载:“舟稚时屡目睹诸祖诸父每谈特奏名公(唐震),实宋参政质肃公(唐介)之六世孙。”唐舟,字汝济,号颐庵,攀丹唐氏第七代,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海南科举史上唐氏第一对父子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巡按浙江。

据史载,唐菽林生有扬勋、舆昭、文翁三子。其中,长子、次子同登进士。长子扬勋之次子唐震,后落籍海南,成为海南宗支始祖,是文、武“双科”进士,历任三江提督、广南帅守、琼州刺史等职,晋太傅、授光禄大夫,他统兵北上饶州抗元卒于官,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攀丹村,2012年与海口金花村、文山村和三亚水南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位列海南四大文化名村之首。攀丹村内的“西洲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既为海南唐氏大宗的祠堂,海南唐氏族人的精神家园,又是荫教后裔700余年的古书院,2019年10月被公布为海口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明朝一代,“西洲书院”不仅有6人高中进士(其中2对父子进士),创造了海南科举史上奇迹;更是培养了被合称为“海南双壁”的丘濬、海瑞,被明史誉为“岭南人士之冠”的唐胄。民国海南历史人物王国宪在《明少司农唐西洲先生故里》赞曰:“城西故里海与丘,城东故乡唐西洲。二里三贤相继出,同展经国嘉谋猷。”

攀丹,原名蕃诞,又称蕃疍,俗称番东,本是疍民聚居地,唐代已有此地名。唐氏落籍蕃诞的时间,是南宋淳祐年间。据官至明朝南京左副都御史的昊讷在《<唐氏家谱>四卷序》中介绍:宣德庚戌(1430)夏,余友侍御唐君汝济持其族谱访予,请曰:“昔舟上世居桂林兴安之南乡,宋南渡后,六世祖讳震,以特奏名出身,历任台阁。理宗淳祐间出守琼州,卒于官。五世祖讳叔建,荫授琼山县尉,适时淑扰,遂占城东地名蕃诞家焉。”

唐胄在正德《琼台志》卷五《山川上·琼山》自注,“蕃诞村:在郡城东一里,县之首厢第一村也。唐氏世居之,诗书衣冠,为郡望族,宋元版籍书儒户。……昊文恪公讷寄喜唐颐庵子亮进宫僚:朱崖拇琼山,名村琼首闾。海沧疍逐番,田桑桥荫梓。旧族分晋阳,床笏堆朝几。好学郑公乡,德光崔氏里。昔番疍坳洲,今蕃诞申甫。兰台旧绶章,鹤禁新剑履。马粪荣诸王,考亭名后主。番疍久辽辽,蕃诞今称始。”唐胄,字西洲,攀丹唐氏第九代,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海南科举史上唐氏第二对父子进士,官至北京户部左侍郎。其“白衣进士”近20年编撰的44卷正德《琼台志》,是海南保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志书,对后人研究海南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昊讷的这首诗,赞美唐氏将番疍村从疍人的聚居地变成了一个人文荟萃之地。昊讷后来作的一副对联:“文物彬彬入坷里,草木犹带书香,屈指名贤,若举若进若元魁,海外无双唐氏。风徽奕奕登华祠,几筵尚留英气,稽考世宦,而公而卿而居牧,天南第一攀丹。”不仅形容了明朝中期以前唐氏之繁盛,更送给蕃诞村一个十分优美动听也更寓意深长的谐音称谓——攀丹。丹指月桂,攀丹即折桂之意,祈望代代荣贵。唐胄、唐穆父子进士后,蕃诞村正式更名为攀丹村。

攀丹村原本有很多人文古迹,凿有“竹根泉井”“弥陀庵井”“峻灵泉”“养桂泉”。其中,“竹根泉井”为唐胄被罢官居家时所凿,井壁上所嵌一块石碑上,刻着唐胄亲笔写的直书“竹根泉”三字,至今保存完好,2012年被列入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末,唐胄掘了一口“像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的明代“文坛四杰”、著名的“前七子”,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的何景明,专门撰写《像池》。前几年,像池还长满荷花,现今被疯长的高楼大厦替代。

攀丹村广袤的土地上,还建有广荫亭、留耕亭、竹轩、榕冈、榕座,为督耕、祈社、游咏之所。这些井泉、亭阁在正德《琼台志》卷五《山川上·琼山·井泉》、卷二十四《楼阁上·琼山县》都有记载,其中《留耕亭记》还收录于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三《古迹志》。

府城东门外青云桥(亦称东门桥)至攀丹村头的明代石牌坊表群,桥头高处耸立着唐胄书写阴刻的“青云桥路坊”,桥尾不远处是一片空阔地,竖立当地士民为旌表和纪念唐氏进士、举人和名士而建的牌坊。截止《琼台志》刊印的正德16年(1521),计有为进士唐舟立的青云坊、为进士唐亮立的天衢坊、为举人唐卿立的联桂坊、为举人唐敬立的联壁坊,为唐胄立的省魁、会魁、进士第三坊。另外,在南桥有为举人唐虔立的文奎坊、为举人唐伯濂立的解元坊,在下田村有为举人唐翱、唐辉叔侄立的双桂传芳坊,在澄迈有为进士唐绢立的进士坊。

如今,古牌坊,唐震、唐胄故居,青云桥等,大多已被毁。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迹仅西洲书院、竹根泉井(2012年4月被公布为海口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昌古庙。值得欣慰的是,在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会会长唐华清的倡议和带领下,攀丹唐氏后裔捐资24万元,将“西洲书院”的围墙改造成文化墙,把与唐氏有着姻亲关系的海南历史名人、民国初琼山县立中学校长王国宪,向海南文人发起的一次同题诗征集活动之大成,最后收录在《唐氏族谱·十二图咏》中的“广荫联吟、留耕训子、东善培英、西洲遗教、榕树垂芳、竹轩乐趣、月下传丹、滨濂庐墓、投江殉节、刲股医姑、才媛歌风、贤妇语道”等12个发生在攀丹唐氏的历史故事及唐氏攀丹先祖的事迹,镌刻在文化墙上。让后世子孙慎终追远这些历史遗存的同时,弘扬“耕读传家、忠孝继世、诚信立身、奋发图强”的家风与家教文化,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魅力。

(唐雄: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苏学会琼台文化研究专委会、海口市琼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编辑:何海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并行港”物流模式“满月”  深湛琼海上“环线航班”顺畅运行
  • 遂溪:“粮”辰美景 稻谷飘香秋收忙
  • 湛江吴川国际机场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
  • 这个周末赤坎金沙湾与您相约警察开放日
  • 优秀传统文化下基层进学校
  • “鲜美湛江” 明信片  传递千里民族情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