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有什么变化。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规律,一年四季最显著的变化是温度的变化,那么温度的变化又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夏天时感觉热,冬天时感觉冷,但温度又要如何准确体现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了“热胀冷缩”趣味科学实验小课堂活动,带领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探索热胀冷缩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活动开始,老师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知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有哪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也有的挠头抓耳想不出来。
接着,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向大家讲解了生活中一些关于热胀冷缩的现象:被踩扁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马上就鼓起来了;在夏天自行车的车胎打气不能太足,否则容易爆胎;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壳就很容易剥开了。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热胀冷缩现象呀。
此外,生活中有一样常见的物品,也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出来的,那就是——温度计。大家都认识和使用过温度计,有的温度计是测量室内温度的,也有的是测量体温的……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从组成部分、计量单位以及测量方法等全面认识温度计,让大家对温度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温度计的发明
说起温度计,就不能不说温度计的发明者。“生命犹如铁钻,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这句名言就是温度计发明者说的,他就是——“现代物理之父”伽利略。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天文望远镜、运动学和材料强度的科学都是他的主要成就。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上课过程中,偶然发现水罐内的水被加热后,水面会上升。这让伽利略受到了启发,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他发现气体在受热后膨胀得更厉害。据此,他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气体温度计。
此后,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以及千万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从气体温度计发展到了如今我们使用的先进、便捷、多样化的测温仪器。这其中的历程,体现出了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和永不言弃的科创态度。
在老师的讲述中,同学们被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了,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敢于尝试、百折不挠才是成功的关键。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免不了遇到困难挫折,如果轻易妥协放弃就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勇敢面对不断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从实验中探索原理
老师讲解完了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后,便给同学们发放实验材料,并每人发一张实验应用表格,要求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并填写表格。拿到材料后,先将红色色粉倒入玻璃瓶中,再往玻璃瓶倒入常温水,盖上瓶盖,将吸管通过瓶盖的小孔插入瓶中。在一个透明的碗中倒入常温水,然后将温度计和瓶子放进冷水中并观察现象,随后再在碗中倒入热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在实验中,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温度升降的差异,以及醋、牛奶、油、料酒等材料在热水和冷水中的不同温度和差别。
同学们专心操作实验。
实验登记。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向大家强调,要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可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相平,液面左侧的刻度就是温度的度数。这个实验也是模拟了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即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来达到测量温度的效果。
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同学们纷纷顺利完成了实验并填写完表格。湛江市第二十小学二年级张梓棋同学表示:“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热胀冷缩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培养了我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湛江市第二十小学一年级同学张梓恒表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我以后要多学习科学知识,多看科普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