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北京大学硕博研究生组团来湛开展寒假调研实践活动

​北“燕”南飞 “湛”放青春

2025-02-12 18:23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图/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唐儒雅

继去年暑假32名全国重点高校学子来湛开展实践活动之后,今年寒假,7名来自北京大学不同院系的硕博研究生再次组团来湛开展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间海畔,以独特的视角和行动助力湛江高质量发展。

10天里,学子们结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走访4个典型村镇,调研12家典型农作物基地,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新兴产业的不断升级,深入9家知名工业公司,探访3大高新技术园区,为吸引和留住各类专业人才建言献策;走入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亲身体验15处海岛文旅开发点,参观13处红色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将海岛资源优势转化为滨海旅游市场的全新亮点。此外,还举办3场理论宣讲,推出8篇纪实报道,完成3份两万余字调研报告,为湛江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北大学子参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走进“百千万工程”

实习期间,学子们探寻绿美乡村建设,从“菠萝的海”到火龙果基地,从龙门镇到863种子基地,真切感受湛江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在徐闻,沟岭坡梁间,缀满一丛丛菠萝,苍茫如海。“这不仅是人人爱吃的酸甜果,更是让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果。”这句介绍给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唐儒雅留下深刻印象。“在湛江,我看到了中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而这个‘最’字背后,饱含着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开创农旅融合新路径的活力与希望!”

许许多多乡村振兴的“湛江故事”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当地火龙果爬满架杆,一茬茬连绵不断,红艳欲滴,展开乡村振兴新图景;参观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对虾养殖基地,见证先进的育种技术、优良的水产品种为蓝色经济注入不竭动力……团队成员一致表示,于田园地头耕耘,在水产种业间创新,让这片祖国南方沃土生机勃勃。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湛江,第一次到达祖国大陆最南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刘芳瑞最喜欢湛江的“烟火气”,还将一袋袋菠萝干、安铺年糕带回了家。“我亲身感受了莲香世家、火山红薯、酱油咖啡、鲜榨橙汁的魅力,有乡情特色、有广式风味、有技艺创新,特别想和更多人分享。”

深入安铺镇、黄坡镇郑屋村,调研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学子们见证着一处处“百千万工程”的示范性成果,切实感受着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创理念的有机结合,传统村落与现代发展路线的相得益彰。他们认为,湛江已经走出一条建设农业强市的“快车道”,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展。

北大学子参观湛江市宏旺半导体有限公司。

聚焦产业创新升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宝钢湛江钢铁厂区,学子们找到了答案,在复杂精细且全自动化的流程后,坚韧美观的钢板熔铸而成。

“太壮观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生戴昊然脱口而出,“这些天里,从钢铁、石油到半导体、新能源,我们看到好多世界第一、绿色智能的技术,看到湛江崇尚科技、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

学子们来到湛江规划展览、中科炼化等,目睹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与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感慨湛江的重工业蓬勃发展,以钢火铸梦,以石化创新;前往廉江市家电产业公共服务中心、龙健高新产业园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河唇镇新屋仔村花卉交易中心,叹服于湛江数字化、生态化、多元化的轻工业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湛江市宏旺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2024级博士生张晓璐与技术负责人深入探讨了无基板免焊线封装技术的原理与制作流程,“这里专注于制造中国‘芯’,‘存储’着无限可能,与我的专业紧密相关,希望在未来我也能对标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为湛江高新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产业焕新,智领未来,新产业背后是硬人才。学子们还走入东岛新能源公司、广东双林生物制药,参观了奋勇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深入了解湛江推动科技成果广泛渗透到各大产业领域,为企业、人才提供了鼎力支持与广阔空间,感受到科技、创新和人才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湛江在招才、引才、聚才上的努力深深打动了我们,也为人才在湛江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平台,这正是湛江最美的风景!”学子们对湛江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纷纷表示非常期待毕业后能来到湛江、扎根湛江、建功湛江。

北大学子参观南极村角尾乡灯楼角。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

日出日落,霞光抚照。“这些天,我们见过最多的景色,就是大海。”学子们感慨道。

从海韵天成的南极村、南三岛、东海岛龙海天沙滩,有着天然优越资源的湖光岩、金牛湖红树林片区、麻章区文化中心红树林展馆,到循着海洋景致加以旅游开发的放坡村民宿村、吴川市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华侨城欢乐海湾,具有浓厚湛江特色的军事博览园、“一湾两岸”……实践团不仅领略了三面环海的风光,还亲眼见证了湛江在文化、旅游、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董慧的手机相册里,尽是海景美图。“这些优质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正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金名片’呀!”她相信,只要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南海明珠·文化湛江”必将在世界舞台闪耀。

海浪载文脉,实践团也走入这座海丝门户的多重文化与红色足迹。赤坎老街的古商埠记忆、渡琼作战纪念馆的英雄事迹、西坑村里的革命故事、青年运河中的红色精神、遂溪孔子文化城的儒学传统、雷州市博物馆的石狗文化、霞街状元故里的耕读基因,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硕士生吴让记忆犹新,“我看到了这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明晰了文旅融合发展在传承优秀文化中的巨大现实价值。”

立足“五海一湾”“红树林之城”“鲜美湛江”等“金名片”,北大学子们提出不少“金点子”。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级硕士生成竞扬提到,“可以将湛江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相结合,设计海洋文化探秘、红色记忆之旅等‘一线一魂’主题线路。”

实践团更是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共同建言献策:可通过文化解说、互动体验等故事化表达的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旅游产品;可建设非遗工坊、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体悟非遗文化的背景和价值。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黄梦秋
值班编委:梁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专题】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跳水 闪亮的湛江城市名片
  • 吴川市吴阳霞街:状元灯会闹新春
  • 幸福“邻”距离  爱满“福”元宵
  • 开学季热潮涌动,港城书城成知识补给站
  • 麻章税务: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服务送上门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