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给小孙子讲启蒙故事

2025-02-16 15:4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陆 悦

小孙子从两岁开始,就喜欢听妈妈、奶奶给他讲小人书里的故事,并不时模仿、比划书中的绘画动作,有模有样的,令人看罢开心不已。

一天,他的妈妈、奶奶有事外出,小家伙便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思忖一下,对他而言,人生才刚起步,很多事情在朦胧初开的脑海里仍是一张白纸,除了要逐步引导他认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上好人生的第一课,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常为饿肚子发愁。尽管现在已不缺一日三餐,但勤俭节约仍是我生活的主旋律。除身体力行外,我还要求家人要珍惜粮食,特别是餐桌上的食物,必须“光盘”。若实在吃不完,宁作隔夜菜,也不浪费。

思来想去,我骤然想起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十粒谷米的故事》,说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一位贫困农户带着儿子狗娃去向地主交租的事情。交完租后,袋子里的谷米已一粒不剩。这时,饥肠辘辘的狗娃,看到地主家门前堆积如山的谷米,便偷偷走过去装了一碗,想不到被地主发现后,顿时被打得奄奄一息。当农户踉跄地抱着儿子回到家里时,已断气的狗娃,手指缝里仍紧紧夹着10粒谷米……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悲惨的故事依然让我记忆犹新,深知旧社会生活的艰难,并时时警醒自己,要格外珍惜粮食,就是在生活富裕的今天,除了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政策外,也要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没有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理由,务必要有忧患意识。只有勿忘过去的苦,才能懂得今天生活的甜。因此,我觉得给小孙子讲这个故事,作为启蒙教育,既合适也必要,企盼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祖祖辈辈勤俭持家的种子。

随后的日子里,我还给小孙子讲述自己小时候拾稻穗的故事。过去从小学到高中,每逢夏收、秋收两季,学校都会放一个星期农忙假,让学生们回来参加生产队的水稻收割。一次,我在拾稻穗时,不小心将一串稻穗踩于脚下,被时任生产队长的五伯父看到。于是,他用手把深陷泥土里的稻穗挖出来,并告诉我,这些粮食是大家用汗水种出来的,一粒也不要遗弃。那时,乡亲们一日两餐照镜子(喝稀粥),每一粒粮食都显得十分珍贵。尽管五伯父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教诲却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并时刻警醒、约束我的行为。

现在小孙子3岁半了,已懂得很多事情,正在健康成长。他从幼儿园回来,总喜欢笑呵呵地把每天做的事情说给爷爷奶奶听。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家里吃晚饭时,大都会把饭碗里的米饭吃得精光,偶尔有饭粒掉落餐桌上,也会自觉地捡起来吃掉。这或许与我给他讲的启蒙故事有关。

但愿,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美德能代代相传。


编辑:岑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专题】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科技赋能,让乡村振兴向“新”提“质”
  • 新年“薪”机遇!“南粤春暖”湛江招聘会举办,稳就业促发展!
  • 廉江绘就乡村新画卷
  • 遂溪法院联合多部门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闭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