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走进雷州湾》第20期公益课堂在粼粼波光中开启。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40余名干部职工跟随海洋专家深入雷州湾,在中华白海豚跃动的身影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生态保护实践课。
当船只驶入白海豚核心栖息区,数头白海豚突然跃出水面,背鳍划开碧波,引发甲板上一片惊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约6000头的中华白海豚在雷州湾世代繁衍生息,被科学家称为“海上活化石”。海洋专家现场揭秘:这些海洋精灵出生时呈灰黑色,成年后逐渐褪为灰色,老年个体才会呈现梦幻的乳白色,其群体活动特性源于复杂的社会关系,通常以3-5头家族群共同觅食、抚育幼崽。
在沉浸式教学环节,学员们还聆听了海豚背鳍伤痕背后的故事——渔船螺旋桨的切割伤、废弃渔网的勒痕,这些都折射出海洋污染对濒危物种的威胁。海洋专家特别指出,船舶噪声会干扰白海豚声呐系统,塑料垃圾更易被白海豚误食导致死亡,当前亟须构建“人豚共生”的海洋生态。
活动尾声,全体人员化身“护豚使者”,在雷州湾滩涂开展净滩行动,用行动践行守护承诺。随行的渔业执法人员表示,将加强该海域巡查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为白海豚保留安全的洄游通道。
这场寓教于行的海上课堂,不仅让参与者近距离观察到珍稀物种的生存智慧,更以鲜活的案例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