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沙虫楼”:渔村的新生

2025-03-06 16:5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叶创成

蛇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南洪村。北部湾的海风吹来熟悉的咸味,还裹挟着一丝丝新鲜气息。村干部李生一见我,便喜滋滋地拉着我的手说:“走,带你看看我们村的‘沙虫楼’!”

什么“沙虫楼”?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李生见我疑惑,笑着解释:“近两年,村里一共建起50多幢楼房,都是乡亲们靠养沙虫挣来的。”说着,他指着附近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脸上泛起喜悦的光彩。

顺着李生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像一颗颗珍珠镶嵌于碧海蓝天之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我们村的“沙虫楼”。每一幢楼不仅凸显渔村特有的风情,而且充满现代化气息。记得小时候,村里都是低矮的土砖瓦房,每到台风季节,家家户户提心吊胆,因担心房屋倒塌而四处躲避。如今,这些气派的“沙虫楼”不仅是乡亲富裕的象征,更是渔村新生的标志。

南洪村是北部湾畔的一个小渔村,原属遂溪县下六镇,2003年9月合并至草潭镇。村后的千亩海滩,是远近闻名“下六沙虫”的故乡,是上天赐予乡亲们的天然宝藏。这里位于九洲江出海口附近,咸淡水交融,无工业污染,藻类丰富多样,沙质表层是细如绸缎的银沙,深层是裹着黑珍珠般的腐殖物,是沙虫生长的沃壤。对生长环境特别挑剔的沙虫,吸足这里的海陆精华,通体紫里透红,个体饱满,比其他产区多出三分脆甜。2020年9月,“下六沙虫”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是老饕们追捧的“海上冬虫夏草”。央视、广东卫视等媒体曾多次采访报道。

小时候,我常常跟姑姑去挖沙虫。退潮后,成群结队的村民涌到海边,踩着湿润的沙滩,细心寻找沙虫的呼吸孔,随着手里的沙虫锹一起一落,肥美的沙虫就曝露在沙土里,这时得迅速伸手去抓,否则受到惊吓的沙虫会拼命逃走。挖沙虫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姑姑算是村里的挖沙虫能手,但一“流水”也顶多挖七八斤,效率低、收获少。那时,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未能发挥海滩的优势,村民只是过着简单的靠海吃海的日子。人们想通过挖沙虫提高生活水平,简直是天方夜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如今沙虫不再是渔家饭桌上的一道小菜,而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李生陪着我在新修的村道上继续前行,去探访我的发小老章。

片刻,一幢面向大海的崭新三层别墅映入眼帘:米黄色外墙,金色琉璃瓦,落地玻璃窗,阳台上盛开的三角梅在微风中争妍斗艳,庭院大门红红的春联,映照着主人一家幸福的笑脸。这是老章的新居。

走进老章家,只见宽敞的客厅里摆着崭新的红木家具,各种家电一应俱全。老章的爱人细妹端来热茶,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去年光沙虫就卖了十多万,这不,把老房子推了,盖了这新楼。”她指着墙上的照片,“你看,这是你老友上电视的样子。”

照片里,老章在海滩上一边使用新式机械捕捉沙虫,一边接受媒体采访。晨光中,他对着摄像机讲述着靠海吃海的致富故事,高大的身影与远处的海面融为一体……

“现在可不一样喽!”正忙着沙虫干分拣、装袋、打包工作的老章接过话头,“村里修起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沙虫的价钱稳定,不愁销路,现在还搞电商直播,我们的沙虫卖到全国各地,日子越过越好。”

从老章口中得知,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势头,已吸引他在杭州做电商的儿子阿海返乡创业。当上“新农人”的阿海,发挥他的营销特长,去年与村里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播带货沙虫等海产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夕阳西下,我们登上老章家三楼的观景台。远处,成片的海滩在余晖中泛着金光;近处,一幢幢“沙虫楼”鳞次栉比。李生指着海滩上陆续收工的乡亲说:“你看那边,是引进的新机械,一台机子一‘流水’能捕捉近百斤沙虫,效率比以前提高数倍,乡亲们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顺眼望去,只见满载而归的乡亲们,正开着摩托车拖着捕捉沙虫的机械,奔驰在海滩上,一路欢歌笑语。

从老章家出来,李生提议带我去看看村里的“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科普馆是广州市越秀区帮扶湛江的第一批乡村振兴项目之一,位于村委会办公楼旁边,展厅面积共360平方米,以“海之蓝”为颜色基调,颇有渔村传统韵味和现代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科普馆,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沙虫生态图,展示了沙虫从卵到成体的生长过程。馆内还陈列着沙虫标本、捕捉工具的历史演变,以及介绍沙虫在渔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李生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说:“你看,这是以前村民手工挖沙虫的场景,那时工具简陋,效率低,收入也少。现在有了机械化和新技术,沙虫产业才真正成为乡亲们的‘金饭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科普馆的视频区。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数码技术,身临其境地看到传统挖沙虫、翻沙虫、晒沙虫的情景,感受当代南洪人以“沙虫”为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李生笑着说:“现在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不仅是为了品尝沙虫,还想了解它的故事。这个科普馆,不仅能讲好沙虫故事、让更多人认识沙虫,也把文旅元素融入沙虫产业,让渔村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李生告诉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指导下,村里围绕“一条沙虫”大做文章,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规范化投苗、机械捕捉等新技术来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并逐渐形成种苗、养殖、捕捉、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进一步擦亮“下六沙虫”品牌,叫响“食沙虫到南洪”口号,做大做强沙虫产业——养殖沙虫已成为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潮水又开始上涨,海浪轻轻吻着岸边的沙滩。海风拂过,带来阵阵咸腥,那是大海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我闻着感到分外亲切。这片海滩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渔村人,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成了乡亲们的“蓝色粮仓”,更成了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的起点。

夜幕降临,村里那些“沙虫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盏盏明珠,照亮渔村的夜晚。灯光下,渔村显得格外祥和温馨。那一幢幢“沙虫楼”,不仅是渔村的新地标,更是一个个幸福的符号,记录着渔村的新生。而静静守候在海边的“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则无声地讲述着渔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让沙虫的故事走出渔村、走向世界,也让渔村的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绚丽的光彩。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千行百业“AI+”加速跑 数字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湛江日报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石头塘村捐种产业帮扶林
  • 政企校共筑空港绿廊
  • 春耕时节 生机盎然
  • 数十台房车安营吴川稳村
  • 市三幼举办“遇见·她力量”巾帼芳华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1. 1 湛江日报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石头塘村捐种产业帮扶林
  2. 2 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 为美丽乡村注入“绿色动能”
  3. 3 巾帼银发添新绿 志愿春风润港城
  4. 4 中国人寿寿险湛江分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5. 5 用好用足政策性金融工具  服务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6. 6 湛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七届第六次理事大会暨全市老促会工作会议召开
  7. 7 湛江港集团“铁矿自动查验系统”开创散货品质检测新模式
  8. 8 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干字当头  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
  9. 9 湛江千行百业“AI+”加速跑 数字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0. 10 市政数局举办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培训会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