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红山文化“上新” 保护利用持续创新

2025-03-12 09:26 来源:新华网

早上8点半,张志佳走出家门,作为赤峰博物馆的志愿者,他将前往博物馆为观众讲解红山文化的故事。

几乎同一时间,赤峰学院文物学专业研究生李嘉伟也走出寝室,他要去图书馆为下一次的考古实习查找资料。

而在赤峰文旅集团松山斋文创公司,负责人郭磊已经和同事们开始热烈的讨论,为正在设计的红山文化冰箱贴完善细节。

三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却都在为一件事奉献着热爱与专注,那就是红山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已发现7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

“我的家乡赤峰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命名地。”张志佳说。在赤峰市东北郊,有一座名叫乌兰哈达的红色山峰,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此得名。

  张志佳正在为小观众讲解。(受访者供图)

张志佳从小就喜欢去博物馆看红山文化的玉龙、玉鸮、玉蚕等各类玉器。“有的玉器上有用牛皮绳磨制时留下的轻微痕迹,使我联想到红山先民制作玉器时的场景,真有种触摸到历史的感觉。”

触摸历史的感觉令张志佳着迷,他也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于是报名成为赤峰博物馆的志愿者。“志愿者是讲述者,也是学习者。”张志佳说,“最近常有观众问去年新出土的玉龙的情况,红山文物在‘上新’,我们的知识也要不断‘上新’。”

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2024年,红山玉龙“家族”又增添新成员,考古人员在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出土的玉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件新出土的红山玉龙,不仅成为专题展览、学术讲座的“明星”,也为文创设计者提供了灵感。郭磊参与红山文化文创产品研发已有4年时间,他和同事先后推出以红山女神像、勾云纹玉佩等红山文物为原型的文创产品,最近正计划推出新的文创冰箱贴。

“我们设计的文创产品,不仅要颜值高,也要细节好、底蕴足,希望能成为游客了解红山文化的小小一扇窗。”郭磊说。

李嘉伟也希望未来通过参与考古工作,挖掘出更多红山文化的文明密码。“考古是与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每一件玉器、每一块陶片,都可能蕴含着先民的故事。”李嘉伟说,“未来想将更多红山文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红山曙光》交响音乐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红山文化如灿烂的星辰,划过历史的天空,如今也依旧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赤峰,参加红山文化主题研学,欣赏交响乐《红山曙光》、舞台剧《万古红山》,品尝一桌文化味与烟火味兼具的“红山宴”……红山文化正从文化概念发展成文化体验,以新的方式实现保护和利用。

“我们发掘研究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赋能产业发展。”赤峰市副市长张国华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让红山文化在现代赤峰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民众心里升腾的自豪与热爱。”(记者魏婧宇、哈丽娜)


编辑:徐卫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千行百业“AI+”加速跑 数字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湛江日报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石头塘村捐种产业帮扶林
  • 政企校共筑空港绿廊
  • 春耕时节 生机盎然
  • 数十台房车安营吴川稳村
  • 市三幼举办“遇见·她力量”巾帼芳华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1. 1 湛江日报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石头塘村捐种产业帮扶林
  2. 2 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 为美丽乡村注入“绿色动能”
  3. 3 巾帼银发添新绿 志愿春风润港城
  4. 4 中国人寿寿险湛江分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5. 5 用好用足政策性金融工具  服务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6. 6 湛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七届第六次理事大会暨全市老促会工作会议召开
  7. 7 湛江港集团“铁矿自动查验系统”开创散货品质检测新模式
  8. 8 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干字当头  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
  9. 9 湛江千行百业“AI+”加速跑 数字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0. 10 市政数局举办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培训会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