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电无忧,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提前谋划、精心部署,组织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春耕春灌保供电专项行动。通过强化电网运维、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科技赋能等举措,全力以赴保障春耕春灌用电需求,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粮食稳产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吴川供电局组建了农电保供服务队,定期巡检线路。李海妮 摄
电力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遂溪县春之野水稻种植合作社的育秧播种时间比起普通农户的春耕提前了20多天。该合作社承包的2000多亩农田主要分布在黄略镇,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管理和收割,目前有8台农用无人机设备,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育苗期间需要每天抽水灌溉,再有20多天就能播种啦!”工作人员杨先生介绍,他的团队一年种植两季水稻,早稻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播种,到4月上旬结束,六七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为了让农户在春耕时节用上“及时电”、“放心电”,湛江遂溪供电局黄略供电所成立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送安全、送技术、送服务,一方面指导农户正确使用灌溉设备,对春耕涉及的变压器、供电线路、配电箱、电源开关、计量装置等电力设施进行排查;另一方面,主动向农户了解用电需求和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向使用无人机播种、施肥的农户讲解电力设施安全距离,避免因无人机飞行导致架空线路发生短路跳闸,保障春耕春种生产期间线路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群众春耕用电稳定可靠。
遂溪供电局黄略供电所成立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送安全、送技术、送服务。吴伊媛 摄
高科技上岗助力,护航可靠供电
“稍微往右侧一点,镜头再推前一点,把点拍清晰,从画面上看,电杆可能存在放电声音。”在市郊东纯村,湛江霞山供电局配电运维三班班员杨成正在熟练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对村庄附近的供电线路进行精准扫描和数据采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故障,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麻章供电局工作人员到农业生产基地,对春耕春灌相关线路设备开展无人机巡视。莫贤东 摄
巡视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线路杆塔特征、通道情况,变换拍摄角度和距离,对导线挂点部位进行悬停拍照,对导线、杆塔和瓷瓶等进行重点高空巡视,用高清摄像头进行全方位拍摄,实现供电线路360度“无死角”巡视,大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春耕生产保电护航。
麻章供电局工作人员到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工作。莫贤东 摄
今年以来,湛江供电局依托广东电网计量3.0系统,首次将AI技术深度融入春耕保电。聚焦春耕农户“负荷大、基数大、分布广”的特点,通过实时监测农田区域用电负荷,智能预测灌溉高峰期需求,同时进行日监测对比,将异常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坐在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亦可通过可视化拓扑图,远程查看台区负荷数据,快速定位线路隐患。这一“智慧大脑”将使供电响应效率提升30%,故障处理时间缩短50%,为春耕生产装上“双保险”。
从“靠天晒粮”到“智能烘干”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双季水稻主产区,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的雷州东西洋的稻谷产量之大,着实为运输和储藏带来了难题。为了确保稻谷的质量,往往需要大面积的晾晒,但传统晒谷又经常陷入“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2024年,雷州市东西洋粮食烘干中心建成投运,其中配备有多功能烘干机12台,能快速、均匀地降低稻谷的含水量,提高稻谷品质,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当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月18日,雷州局青年突击队走进雷州市东西洋烘干中心,为春耕用电做足准备。陈湛 摄
“烘干中心让粮食损耗降低10%,农民收入显著提升,电力保障是关键。”晾晒中心负责人陈经理表示。据了解,东西洋粮食烘干中心采用节能环保、高效智能设备,兼具粮食烘干、收储功能,日烘干能力达300吨,整个丰收旺季最高可以处理1800-2000吨水稻,大大补齐了雷州市机械化烘干短板。“我们采取‘村集体运营+种植户’合作模式,预计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8万元的收入。”2月18日,湛江雷州供电局青年突击队前往晾晒中心对4台专用变压器开展专项巡视,并深入烘干中心对烘干机、分装机、分流机等设备开展用电检查,确保设备“零故障”运转。
2月18日,雷州局青年突击队走进田间地头,详尽了解农户用电需求,开展用电安全宣传。陈湛 摄
“有了电力的支持,粮食烘干中心能有效帮助种植户解决下大雨、台风天人工晒谷麻烦的问题,现在我们只管放心种,收成之后用车拉稻谷过来这里,放入烘干机里面运转18-20个小时,就可以烘干了。”上洋村的种植户向笔者笑着说道。
从机械化耕种到智能化用电,纵跨雷州半岛的春耕图景折射出农业现代化与电力服务的深度融合。湛江供电局以“零隐患”用电为目标,以科技与服务“双轮驱动”,不仅守护了万亩良田的丰收希望,更擦亮了“粤西粮仓”的金字招牌,让电力赋能不断续写更多“粮安天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