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接收到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碎片化的阅读赢得了大众口味。我们的生活模式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仅有的一点儿闲暇时间被刷视频、打游戏、追剧所占用。人在安逸的日子里,很容易滋生出些许的惰性,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似乎变得很难。
已是中年的我每日被琐事缠身,没有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只好利用业余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娱乐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我边读书边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且把一些好词佳句及时摘抄下来,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顺手拈来。
日拱一卒的力量很强大。我每日利用午休的时间读书看报,在电脑前码上几百字,以便“积小流以成江海”。我给自己制订了阅读计划,每日阅读十页书,从时间上讲,每日阅读半小时左右。在内容上,对工作大有裨益,也起到教育引导子女的作用。更值得欣慰的是同事知道我有阅读报纸的习惯,经常会将当日新鲜“出炉”的报纸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读书看报成了我的“日课”。
我家房子不大,隔墙柜的书架上摆满了我从新华书店“淘”回来的《鲁迅全集》、《四大名著》、《白话资治通鉴》、《平凡的世界》等成套的文学书籍。为了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我的床头柜上、书桌上、沙发旁都是书籍,随身挎包里更是时刻放一本待读的书。
有人曾说:“读书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先生在《论读书的意义》中就给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认知,悄悄帮你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
几个月下来,我也惊喜地发现自己读了几本书。心情好的时候,会读的多一些,工作忙的时候,浏览式地阅读。国学经典会读得精一点、慢一点,休闲类的书籍读得粗一点、快一些。在书中,让我体会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品味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淡然。我觉得在平凡的生活中,阅读是一粒种子,让知识在我们心田生根、发芽、生长;阅读是一把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阅读是一种修养,让书香滋润心田……
沈从文曾写道:“读书愈多,我的性格愈像水,在天可作云雨,在地可为河海,任大风如何吹皱,始终淡然处之。”
读书和写作于我,是爱好,是习惯,亦是生活,它早已成为我灵魂中的一部分,我在读书中收获了别样的充实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