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阿朵耗时8年推出舞台剧《天生傲骨》 讲述文化传承与女性觉醒的“心灵奇旅”

2025-03-24 10:34 来源:北京日报

3月21日至23日,由阿朵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非遗创新舞台剧《天生傲骨》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部耗时8年创作的作品,如同一段关于文化传承与女性觉醒的“心灵奇旅”,不仅是阿朵艺术生涯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承载着她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天生傲骨》以大山女孩叶子的成长为主线,讲述她在都市生存困境与外婆病危的双重压力下,重返故乡并经历24道试炼的奇幻旅程。这24道关卡,既是苗族传说的生死考验,也探讨现代人身份焦虑与文化根脉的断裂。叶子的每一次闯关,都象征着女性在传统束缚与自我认同间的突围。

阿朵的人生轨迹,与“叶子”的返乡救赎高度重合。2012年,因高强度工作导致身心崩溃的她,选择暂别娱乐圈,回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中。在那里,她跟随80多岁的苗族鼓舞传承人洪富强学鼓,浑身淤青、双手磨茧的苦练,让她重新理解了“传承”的重量。

这段经历成为她从乐坛唱跳女歌手,到苗族鼓舞非遗传承人,再到跨界艺术家的转型起点。她成立“苗鼓十三姨”团队,吸纳茶农、警察、全职妈妈等不同背景的女性,试图打破传统鼓舞的农耕场景局限,将其转化为剧场艺术。2017年,她发起“新·民族音乐浪潮·传承人复兴计划”,将苗族芦笙、水腔等非遗传承人带出深山,推向大众视野。这些探索最终凝聚为这部融合20多种非遗元素,同时饱含阿朵人生感悟的舞台剧《天生傲骨》。

剧中,98%的歌曲都由阿朵亲自创作。她还将土家族打溜子、苗族芦笙调、哭嫁歌等多种民族传统音乐融入电子编曲;把打糍粑、弹棉花、织布、筛米等农耕场景化作舞台上的节奏元素;让非遗传承人亲自演奏苗鼓、箫等乐器,并与专业演员共同完成“活态传承”。阿朵提出“未来民族美学”概念,以苗族银饰的流动感为舞台设计灵感,结合多媒体投影实现现实与幻境的丝滑切换;传统服饰的刺绣与织锦,也通过现代剪裁焕发时尚感。

在《天生傲骨》中,阿朵并未饰演年轻的主角叶子,而是选择化身85岁的“阿婆”——一个驼背却傲骨铮铮的苗族智者。这一角色设计暗含深意:阿婆既是叶子的精神导师,也是民族文化智慧的化身,阿朵以“熬成婆”的姿态,传递代际间的文化接力。而“傲骨”,既是女性的铮铮傲骨,也是民族传统在当代文化中的脊梁担当。

“这是一部有关女性成长的舞台剧,也是一封写给所有女性的情书。”阿朵希望藏在民族传统中的文化血脉,通过音乐和戏剧穿透剧场,引领每一个在大都市漂泊的人,和叶子一起踏上找回内心自我的道路,同时激励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女性都能冲破束缚,找到自我。“叶子也好,花朵也好,都是天生傲骨。”(记者 王润)

编辑:王闻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四个关键词 看湛江如何“拼经济”
  • 碧海红树蓝天翠野 “含绿量”不断提升
  • 佳果烧蚝醒狮飘色 “鲜美湛江”近悦远来
  • 民生建设结硕果 生活品质稳提高
  • 春季踏青正当时,湛江日报社工会组织会员开展徒步活动
  • 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开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