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多位市人大代表围绕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市更新,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曾日友指出,我市部分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空间利用效率低、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部分区域棚户区密集,房屋简陋、排水排污系统不完善,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
市人大代表陈星燕也指出,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缺少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影响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形象。代表们呼吁,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空间。
社区配套设完善与否,是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代表们对此的建议,细化到停车位、充电桩、电梯、排水系统等方面。
曾日友建议,聚焦“修复提升”,包括电梯加装、管网升级、停车场改建、绿化优化等。陈星燕提出,对老旧小区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闲置空地、绿地改造等方式,增加停车位供给,缓解停车难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满足居民电动车、汽车充电需求。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等要素保障是重中之重。曾日友建议,采取政府拨款、社会资本引入(PPP模式)、居民参与(分担小比例改造费用)结合等方式筹集资金。陈星燕表示,加大对各县(市、区)专项补贴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鼓励居民合理分摊部分费用,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市人大代表万波也建议,对参与老旧小区电梯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代表们还指出,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及后续管理,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群众“唱主角”。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设立居民参与监督机制,确保改造方案符合实际需求。改造后,要建立老旧小区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引入物业公司或社区自治,确保改造后的设施持续有效运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