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停车难”“停车乱”成为市民出行的烦心事。如何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成为城市管理方面一个重要课题。市人大代表董贵华建议,合理化设置智慧化收费停车区域,提高城区有限泊车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停车难困境。
董贵华认为,停车难问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关系到营商环境,关系到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他建议,政府部门要科学规划停车设施,根据区域划分逐步完成停车位供需情况调研,为提升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水平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挖掘城市动态交通信息,推动城市停车场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同时考虑到电动车的大众化,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充电桩设施。对城区边缘人流量不大的区域,取消设置停车收费区,采用宣传引导的方式加以解决。
为优化停车资源利用,提升停车管理效率,董贵华建议采用差异化、阶梯式的收费标准,例如商超、医院、学校、城市综合体人员密集区、车辆密集区等地方,可以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让市民从考虑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来决定是否开车出行。
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推行“错时开放”政策,对于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在晚间对外开放,并实行有偿使用,同时在安全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居民小区的停车场对社会有偿开放,以谁服务谁收益原则实行共赢。围绕学校、医院、办公、商圈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通过鼓励项目配套建设、单位自有用地建设泊车区域等等方式来增加有偿的停车位供给。进一步强化集约利用,建设、升级改造一批立体、地面、地下公共停车设施(包括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场),提升停车资源覆盖率。
董贵华认为,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停车宣传引导,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以及文明规范停车,鼓励步行以及选用自行车、电动车或公交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出行。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违停、占用公共停车位的管理,引导培育公众的良好停车习惯,为提升居民出行效率提供保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