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不仅是追思先人的时节,更是踏青郊游的最佳时机。不少市民祭祖、踏青归来却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蚊子叮咬、太阳暴晒导致皮肤又红又肿,爬山回家后发现膝盖酸得不行。为此,市民朋友该如何科学应对?外出踏青时应做好哪些准备?
科学护膝,延长膝盖“寿命”
“清明节祭祖是我国传统习俗,但在扫墓过程中,其实暗藏不少伤膝危机。”湛江市名中医、市第二中医医院骨伤科三区主任吴东明指出,下山、扫墓跪拜、单手提重物行走、湿滑路面行走等动作均会对膝盖造成一定伤害。
为此,吴东明建议,出行前可进行肌肉强化训练,出发前做10分钟动态拉伸,如高抬腿、踝泵等,促进滑液分泌,使关节润滑。爬山时可穿减震登山鞋,使用登山杖,佩戴运动护膝。上山时身体前倾,用臀部发力;下山时膝盖微屈,走“之”字路线。应避免连续长时间下山,每30分钟休息5分钟。如需长途步行,应使用双肩背包,避免单手提重物,两侧均衡负重;步幅缩小至正常步长的80%,减轻膝盖冲击;行走1小时后拉伸股四头肌,即扶墙后抬脚踝向臀部。
吴东明提醒,在湿滑的路面行走时,应穿防滑鞋,重心压低,小步横向移动。如果关节扭伤,立即按照“POLICE原则”进行处理,即P(Protect 保护制动),OL(Optimal Loading 适度负重),I(Ice 冰敷),C(Compression 加压包扎),E(Elevation 抬高患肢)。活动后,要把握48小时黄金修复期,帮助膝盖修复。若出现膝盖肿胀发热、夜间静息痛、关节有“卡住”感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有患者认为‘膝盖痛忍忍就好’,但其实软骨损伤不可逆,早期疼痛是身体预警,应引起重视。而护膝的佩戴也不是越紧越安全,佩戴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应以舒适支撑为度。”吴东明指出,膝盖的“寿命”有限,科学的护膝策略不仅能预防急性损伤,更能延缓关节退化。
踏青也需防皮炎
市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治中医师徐金枝介绍,踏青后常见的皮肤问题有虫咬皮炎和日光性皮炎。其中,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蚊虫、跳蚤、螨虫、蜱虫、臭虫叮咬或接触昆虫分泌物后引起。虫咬皮炎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剧烈、局部发热、引发过敏反应等。针对虫咬皮炎,患者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处,减少残留的昆虫分泌物或毒液;用冷毛巾或冰袋敷10—15分钟,减轻肿胀和瘙痒;也可用药物缓解过敏炎症。若经过上述措施无法症状缓解,或出现更严重症状,如严重过敏等,需立即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日光性皮炎(又称晒斑、日晒伤)是皮肤因过度暴露于紫外线或对紫外线过敏引发的炎症反应。针对日光性皮炎,患者应立即避光,用冷毛巾或生理盐水湿敷红肿处,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徐金枝提醒,要想健康度过清明,在外出踏青时,可通过穿长袖衣裤,戴帽子、面罩等物理方式隔绝过敏原,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花粉、植物或昆虫。过敏体质者提前备好药品,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同时,应加强对环境预判,避免在正午、花粉浓度高、刮大风的时候出行。远离荨麻、漆树等易致敏植物,勿随意触碰野花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