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件大好事,村民都很开心,大家都很满意。”日前,赤坎区北桥街道文章村村民朱先生一边推着电动车出门,一边笑着说:“如今路又平又宽,出行条件比之前好多了!”
沿着市第一中医医院新围墙外,漫步文章村巷道,只见村民悠然行走,大小车辆行车通畅。这寻常、和谐的市井画面,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样貌。
此前,有关部门发现市第一中医医院新围墙与旧围墙之间有一处约10米长2米宽的卫生死角,且墙边“三线”杂乱,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该旧墙体年久失修且占据公共空间,导致道路狭窄曲折,车辆交汇困难。早晚高峰时段,常造成拥堵,周边群众多次反映出行不便。
“困扰群众的问题必须解决!”区委领导现场勘察,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迅速跟进督导,联动区纪委监委及时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做好落地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共抓落实的局面。驻市卫健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会同市第一中医医院领导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协调医院主动退让用地,优化方案,多部门联动,以“让利于民”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
“不仅是旧围墙占地,那些线缆也是悬在空中,乱糟糟的,都不知道有没有电的,大家路过都有点怕。”“各种老化线缆、断头线路垂落,我们戏称为空中‘蜘蛛网’”……说起“三线”(供电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乱象,文章村村民反映强烈。
实地勘查还发现,文章村一巷巷道不仅“三线”杂乱交织,旧围墙边还存在5根电线杆。医院新围墙缩退建成后,5根电线杆位于路中间,加上墙边的“三线”杂乱垂落,给群众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如何避免重复开挖、施工扰民?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到现场督导时指出:要改就要彻底整改,必须将“三线”改造问题、电线杆移除问题同步纳入该路段整改方案,一体推进解决。
区委有关部门协调市第一中医医院和市供电局共同研究,决定采取“先进行‘三线’入地、再进行道路硬底化”的方案。
在市纪委监委和区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相关建设管理单位多次现场勘察、召开协调会,明确施工思路:供电线路采取“保留架空”的方式改造,将5根电力杆的电线整体内移至新建围墙外侧,由供电公司负责完成改造并拆除旧电线杆;通信和广电线路(涉及线路总长约200米)采取“入地改造”的方式改造,分别由北桥街道文章村委会负责沟槽开挖回填、砼路面修复、支墩砌筑等土建施工,电信、联通2家公司联合出资建设6个标准电缆井,移动、广电网络2家公司共同承担通信管道材料供应及敷设管道。
改造方案明确后,市第一中医医院拆除旧围墙,完成排污改造、沟槽平整并预留消防通道。随后,多家建设管理单位相继入场完成路段硬底化、“三线”整治,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现在我们一巷道路宽阔,线路整齐规范,看着都让人舒服!道路最宽处有六七米,大台的消防车也能开进来了。”朱先生喜上眉梢地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